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00多万人的特大型城市。古代(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现代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社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总量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5.8亿元,为国家上缴1000多亿元财政收入,接纳了63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就业,相当于十多个中等规模县的人口。
同世界上很多先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部分地域的环境受到破坏,绿化生态用地被蚕食、水质下降、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协调和平衡好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先发展再保护,还是先保护后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理性的抉择,那就是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广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树立城市以环境论输赢的观念,避免盲目追求GDP数值的倾向,建立包括绿色生态环境在内的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在一手抓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建设力度,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以“护山、上路、入村、进城、拓海”模式拉开绿色生态建设新格局,城市的生态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实施“青山绿地”工程,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持之以恒地大力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广州自古“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有近50%的国土是山林、绿地,并且大部分已划定为生态公益林。2003年以来,我们按照“林带+林区+园林”模式,持续推进城市外围森林生态圈、城乡绿色生态廊道和城区立体绿化,全面提升211个城市公园、52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水平;共建设绿地180.3平方公里,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到44.7%、森林覆盖率达38.2%,建成区绿地率达34.16%、绿化覆盖率达37.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01平方米,基本实现市民出门1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到明年亚运会召开之前还将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绿化美化目标。“青山绿地”工程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根据中国林科院连续三年的跟踪监测,我们建设的20~30米宽的道路林带日均降低气温1.1 ℃,增加空气湿度平均为2.1%,平均降低风速为1.5米/秒,消减SO2、NO2浓度60%左右,从而可使周边空气质量从国标3级、2级提高到1级。同时,生态效益也有价。仅以16公里新机场高速路林带的植物群落为例,森林土壤固定碳、保持水土和增加肥力产生的年间接经济价值与农田及丢荒地对比增加的间接经济价值就可达4.9亿元。
二是实施“蓝天工程”,综合整治大气环境。市、区(县级市)政府及相关责任单位和企业层层签订节能减排责任状,出台了“综合整治大气50条”,多管齐下,强力推进大气整治。在城区中心实施“退二进三”,关停219家污染严重企业,严格实施引进企业环保标准,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小汽车国Ⅲ标准,加大对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卫生垃圾的治理力度,同时积极开展与珠三角城市群空气污染联防联治,成效明显。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0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4.3%(当年上海为89.6%,天津为88%,北京为74.9%),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比2004年上升11.2个百分点;当年灰霾天数在珠三角城市中最少。2008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和电耗年分别下降4.5%和7.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分别下降4.33%和5.13%。
三是实施“碧水工程”,超常规整治水环境。在多年治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河涌综合整治以及调水补水工程。2008年启动了总投资486亿元的治水工程,对全市121条河涌、388.52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全市581项治水工程,已完工61项,在建175项,完成前期工作204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41项。到2010年将建成38座污水处理厂、1140公里污水管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最终建立与城市永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洁净水系。我市已连续四年举行“万人横渡珠江”活动,珠江广州河段保持四类水质,丰水期达到三类水质,珠江水质逐年好转。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大力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持续推进广州绿色发展这一主旋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相关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城市绿化建设的满意度是最高的。
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是时代的强音。展望未来,我们将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和目标要求,以“珠三角”地区生态一体化及2010年举办“绿色亚运”为契机,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为标杆,进一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和《广州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努力实现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目标,早日把广州建设成为兼具岭南自然人文景观及山水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大都市,迎接绿色亚运。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