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韶关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油茶的主产区之一。按照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我市是省的四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近年来,特别是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后,我市油茶产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今年计划新种9.4万亩,目前已种植5.45万亩;二是群众积极性高,聚集资金多。吸引各种社会主体投入油茶发展资金近1亿元;三是呈现基地化发展、集约型经营的态势。连片发展面积2000亩以上的就达30多户。四是逐步形成了“良种选育、苗木生产、基地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去年的11月,市委、市政府在仁化县专门召开了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油茶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市的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林地资源利用空间等实际,部署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市和各县(市、区)都分别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油茶产业领导小组,将油茶产业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来统筹考虑,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   二是抓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油茶产品的优势和市场前景的了解,增强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发动群众以各种形式支持、参与油茶产业的开发,大力营造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科学制定规划,确保有序发展。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良种油茶的意见》,对我市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计划至2013年,通过新种和对原有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全市良种油茶林面积要达到50万亩,建设3~5家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培植2~3家油茶精深加工企业,打造2~3个全省乃至全国的油茶名牌产品,使油茶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特色支柱产业。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市政府从2009年起,5年内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油茶良种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培训、油茶科研项目建设。各县(市、区)还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移民专项、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支持新造油茶基地及低改项目建设。一些县(市、区)还探索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激发广大林农和企业经营者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五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产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广东富然农科有限公司和乳源宝华股份有限公司2家油茶加工规模企业,目前均已投产,形成了年加工山茶籽20000吨,精炼山茶油4000吨,茶粕30000吨的生产规模。通过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当地油茶产业的技术升级和集聚发展。   六是强化种苗支撑,确保良种建园。缺少良种种苗,是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市通过挖掘市林科所原有的良种油茶资源,开发了6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并申报通过省级林木良种认定,填补了我省油茶良种空白。现已申请到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开始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我们还从湖南、江西引进多个优良无性系,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设曲江小坑国家良种油茶种苗繁育基地,为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良种质资源。   七是鼓励集约经营,促进规模发展。农户自主、分散经营管理油茶的传统模式,目前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我们引导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引导林农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兴办油茶林基地。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韶关林业局 龚志海 黄益初)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