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丹霞山下茶花香

  4月底,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汽车在仁化境内的国道323线行驶,只见一排排幼小的茶树亭亭玉立,含春吐绿。
  这就是正在规划建设的仁化县环丹霞山“百里油茶产业长廊”。仁化县林业局领导告诉记者:“仁化县目前已发展油茶林近3万亩,面积、产量居韶关市首位,被誉为粤北的‘油茶之乡’”。

  让油茶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2008年以来,仁化县把油茶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油茶产业发展之路。预计到2015年,仁化油茶林发展到20万亩,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从2010年起,该县财政连续5年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专项经费,加快油茶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在“双到”扶贫开发活动中,帮扶单位和干部安排资金购买油茶种苗送给贫困户,县各级金融机构也以贴息贷款、林权抵押等形式,对发展油茶产业给予政策倾斜,解决了农民和企业的后顾之忧。

  多种经营模式拓展油茶领域

  “国家的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大家积极性空前高涨,多种经营模式顺势进军油茶领域,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仁化县林业局的领导告诉笔者。近年来,仁化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机制,探索出公司加基地、企业与农户联合参与、油茶合作社、企业加工经营等多种开发模式,吸引大批个体户投资发展油茶产业。
  在仁化县周田镇平甫村周边新垦的山头上,栽种了一片幼茶林。这里是广东(仁化)富然农科山茶油有限公司的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该公司将投资2.5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加工厂,建成5万亩的高产红花油茶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油茶博物馆和产学研示范基地。目前已新造油茶林5000亩。

  科技延长油茶产业链

  如果说党的惠民政策让广大农民坚定了种植油茶的信心,那么科学技术则让仁化的油茶产业插上了腾飞翅膀。
  提高油茶产量,品种是关键,科技是核心。仁化县把“科技兴油”锁定在优良品系的培植和选育上,他们以华农大、省农科院和省林科院为技术依托,一批油茶专业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来到广东(仁化)富然农科山茶油有限公司,那崭新的厂房、先进的设备、绿色的花园让人耳目一新。仅一年时间,该公司就建成年加工山茶籽1万吨、茶籽粕1.5万吨、精炼山茶油2000吨以及差皂素等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线,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除生产有机山茶油外,还以较强的科技手段将油茶籽“吸干榨尽”,开发出山茶油维E胶囊、茶皂素、山茶油护肤等系列产品,并进行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产品深度开发,公司采用的“山茶油精炼技术”、“茶皂素萃取技术”国内领先,公司还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