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鹤山集体林权改革村民领“绿本本”放心种树

  编者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被誉为上世纪80年代后“第二次土地革命”。集体林权改革涉及到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等方面。作为拥有林地面积81万亩的鹤山,涉及到林改面积69.58万亩,占全部林地面积八成以上。从3月份铺开林改工作至今,历时大半年,该市林改即将完美“收官”。


  试点 摸着石头过河
  早在去年9月,被誉“第二次土地改革”的集体林权改革在共和镇悄然打响。“共和镇综合实力较强,我们选取了它作为林改试点,希望探索出适合鹤山的林改路子。”鹤山市林业局副局长陈柏全表示,由于此次林改覆盖的人群很广,没有现成的经验值得借鉴,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短短3个月,共和镇林改工作圆满完成。
  “各级领导重视、经费落实到位、利用精兵猛将等是本次林改收获的主要经验。”在总结林改成功经验时陈柏全对记者说,有着试点镇成功的经验借鉴,从今年3月份开始,鹤山全面铺开林改工作,涉及11个镇(街)、84个村委会、679个村民小组、5.1万户农户,近20万人。
  根据林改实施方案,鹤山建立了由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林改工作态势,并按照“市直接领导,镇街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做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确保该市林权改革工作有效有序展开。
  此外,为保障林改工作顺利开展,鹤山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经费,共下达各级资金339.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9.8万元,鹤山本地补助资金80.5万元,林改设备经费29.1万元,镇级资金200万元。
  资金的迅速到位,为鹤山林改工作赢得了主动权。同时,该市及时挑选了一批业务熟、能力强、素质高的骨干参与林改工作。
  “针对林改中遇到的山林纠纷,我们立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据鹤山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镇在此次林改中解决山林纠纷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宅梧、双合镇认真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对个人占用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情况进行清理造册登记,与集体补签承包合同;址山、雅瑶镇认真清理旧承包合同与实际面积不符的问题,对界线重新勘界确认,完善相关的承包合同。
  克难 “啃下”宅梧镇
  在此次林权改革工作任务中,宅梧镇的工作量占了“大头”。“宅梧在此次林改工作中涉及到的林改面积最大,占了全市1/4。”陈柏全对记者说,如果宅梧的林改工作进展顺利,该市的林改担子就轻很多了。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宅梧镇已经形成了一条林木种植、销售、加工绿色产业链,单林木加工厂就有100多家,林业从业人员数目多覆盖广,而山林土地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林地纠纷时有发生的情况,在此次林改任务中是块“硬骨头”。
  自3月份林改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宅梧镇迅速落实经费,并且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到林改工作中。据宅梧镇林业站长谭根暖介绍,该镇抽调了10多名镇干部组建了业务指导组、纠纷调处组、档案管理组等3个具体业务工作组,每星期召开一次工作组林改协调汇报会,研究和协调解决林改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刚开始时,群众对林改工作不理解,有消极情绪,有的则担心将原本有的林地都改掉,后来我们逐家逐户做工作,慢慢疏通。”谭根暖表示,林改工作期间,宅梧镇历史遗留的林权山界纠纷相继涌现出来,工作组始终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有效化解纠纷,廓清疑虑,推动林改工作进程。
  据介绍,宅梧镇林地面积约19万亩,涉及林权改革的林地面积约16万亩,目前已经完成了97.8%,比预计所需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
  “下个星期,我们就可以将股权证派发到村民手上了。”宅梧镇林业站站长谭根暖对记者说。
  确权 村民可以放心种树
  “明晰了林地产权以后,林地又多一层实实在在的保障,农户更加安心。”鹤山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后如果有纠纷只要拿出你的股权证可以很明确你的产权在哪里,不但有名而且有实,不用争拗。”
  根据鹤山《关于突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管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立业产权制度,实现林业资源增长,农民增收。
  “在股权证上,这一户人,每人分到多少股份,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并且盖有公章,是一个有效的法律凭证。”鹤山市林业局林政股长温健泉,拿着刚“出炉”的绿皮证书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在林改以前,村集体林地的大部分收益会留在村委会,用于村委会日常办公等各种开支,村民在集体林地收益中所得不多,由于产权不明晰利益分配欠妥往往引发纠纷。而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要求,集体山林收益所得的七成以上要平均分给林地产权所有者,而其余的才用于集体公益事业。这样一来,农户在集体林地的收益分配中得到保障。
  梁华山是宅梧镇泗云村委会云益村长,据他介绍,云益村10多年来在集体林地产权归属上比较模糊,村里的集体林地的使用更加混乱,形成了“先到先种,手快有手慢无”的局面,引发了不少纠纷。“农户在山上种了树也不安心,因为不知道这些地到底归谁,争种抢种等纠纷时有发生。”
  据了解,云益村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种植,大约占据了村民全年收入的六成以上,拥有产权清晰的林业用地对于他们来说较为迫切。
  “林权改革期间,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外出打工的乡亲都请假回来办理这个事情。”梁华山表示,经过确权以后的林地,村民可以放心种树,避免此前的诸多纠纷,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记者手记 
  从和普通村民的接触中,和基层一线林改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中,可以发现此次鹤山集体林权改革得以顺利推进是该政策“顺民心、合民意”使然;从最初村民对林改政策的模糊认识,到明白“明晰的林地产权归属不仅有利于盘活林地资源而且大大减少了林地纠纷”,村民们从配合改革到积极要求改革,林改的步伐势不可挡。获得集体林地股权证的农户,真正能够安下心来从事林业生产,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林改过后村委会可以用于支配的资金大幅减少,但是正如采访中遇到的一位村干部所说一样: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