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驶入阳山县城,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大道,大道两旁绿树成荫,一栋栋充满时尚气息的建筑鳞次栉比,贤令山、连江河堤公园,是满眼的绿,深吸一口,是一阵沁人心脾的清新……一个清新秀丽的现代化新城市呈现在众人眼前。近年,阳山县以建设粤北“绿色经济强县、旅游休闲胜地、山水宜居城市”为战略目标,按照城镇建设“山环水抱,绿色家园”和“一环、二岸、三区、四园、五湖、六桥、七纵、八横”的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城镇发展步伐。县城在建设中,突出城市山水特色,立足主城区“青山入城、绿水贯通”的空间特征和悠久的韩愈历史文化,强化自然山体、滨水岸线,优化人文环境的可识别性和宜人程度,全力打造自然与人文紧密连接,生态气息和宜居氛围浓郁的山水宜居城市。
大手笔“南展东拓西扩北改”
阳山县城近几年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可以说是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经过“十一五”的扩建,目前县城的面积从原来的7.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1.1平方公里,县城已经完成“一环二岸三桥四纵五横”的道路网络格局。据阳山县规划市政局局长张有干介绍,新县城的规划建设是按照“南展东拓西扩北改”的发展战略建设。“一环”,是由韩愈东路、韩愈南路、韩愈西路、韩愈北路(暂定名)围合县城;“二岸”:指的是城南、城北河岸的建设;“三桥”:连江大桥、阳山大桥、韩愈大桥横跨城南城北;“四纵”:阳山大道、连江大道、商业大道、光明大道纵向穿越县城,“五横”:北门街、阳城大街、沿江路、工业大道、光明大道横向贯穿县城,这“四纵”“五横”的道路连接着县城的东西南北。经过五年建设,整个县城的主框架已经搭起,县城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阳山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根据阳山县城的总体规划,到2015年,阳山县城还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行县城再拓展,致力构建“一环、二岸、三区、四园、五湖、六桥、七纵、八横”的现代城市网络。对新开发的城南区、城东区进行向外延伸开拓;旧城区城北区在原有的基础进行改造。增加四个公园、五个连接连江河的人工湖,连接一河两岸的桥梁也从现在的三桥增加到六桥,道路也从四纵五横增加到七纵八横。县城面积将从现在的11.1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
科学布局建设“绿色生态山水城市”
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在致力发展建设中打大“绿色生态牌”,提出全县要以保护生态来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来保护生态,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因此,阳山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科学布局、合理分区,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巧妙布景,并传承和发扬原有的独特文化,使新建的阳山县城独具特色和活力。
阳山将县城分为三个区:城北区、城南区和城东区。城北区是老城区,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城南区是新城区,以行政办公、新型居住小区功能为主。城东区是发展区,以居住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高科技产业为主。整个县城的规划建设围绕“山、城、水”进行布局。以贤令山作背景,以连江河为依托。“四园”、“五湖”各具特点,设计巧妙科学。据介绍,设在城北的贤令山森林公园,以休闲、健身、娱乐为主题,以原有的森林资源为主,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设在城南的文化体育中心公园,内设少年宫、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体育设施以及韩愈文化城市小品,以文化、体育为主题;设在东区的渔水生态公园,因紧连连江河,以连江画廊为主题;设在南区的畔水公园,以飘流为主题。设在县城的“五湖”分布县城四周,与连江河相通,不仅起着美化净化县城的功能,在山洪袭击的时候更是起着防洪泄洪的作用,既是美化工程也是防洪工程。
为了做好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工作,阳山县在加强生物多样性、加强水源涵养和森林生态以及园林绿地等方面做出努力,争创南岭生态保护示范区和水源涵养示范区。按照目标,“十二五”期间阳山将加强园林绿地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中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力争分别达43%、32%和12平方米,主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
加快城市配套建设“宜居城市”
阳山县在推进城市建设进程中,按照“宜居城市”的目标不断加快城市的配套,加强“三边”整治,全面做道路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强酒店、车站、学校、医院、供电、供水、通信、燃气等市政配套,为市民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据统计,去年该县投资近6亿元推动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拉通阳山大道,完成城北主要道路黑底化和思贤路等10条街道市政工程建设,县城主要建筑及沿江路景观亭安装了灯饰。城市主要道路和迁建项目全面建设和推进,投资6700多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运营;同时投入7.5亿元推进了交通、电网的建设。据悉,“十一五”该县先后投入约6亿元实施县城主干道、主体工程以及城市配套建设。如今的阳山县城已从当初的一个山区小县城变成一个初具规模、配套日臻完善的城市。
随着阳山的华丽变身,阳山县城不断地增强了城市的承载、聚集和辐射作用,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项目进驻,也吸引了外地客、乡镇干部、乡镇教师以及外出务工农民进城,他们看中就是阳山县城的宜居环境。目前县城人口已从原来的8.5万人增加到12万人左右,预计到2015年,县城人口将达到25万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房地产的发展。以碧桂园为首的全国著名房地产公司也纷纷进驻,去年全县就有13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房产建设和开发,他们看中的是阳山优美的山水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据统计,阳山房地产业2010年完成投资5.15亿元,占全县税收48%,同比增长57.98%;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商品房出售1056套,同比增长34%;出售商品房面积13.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7%。
与此同时,阳山县在城市建设中还非常注重对城中村的改造和重建工作,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失地村民进城并多方解决其后续生活来源。他们采取集中小区安置、铺面分红等办法解决城中村村民的安置,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还保障了农民的生活来源,大大节约了城市用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县城通儒村的七个小区安置和建设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据悉,首批安置进入“阳光家园”小区的120户通儒村民,拥有商铺面积6000多平方米,按商铺现实际出租价每平方米14元计算,人均每年收益分红2000多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住进小区的一位老伯告诉记者,由于安置小区有电梯有人统一管理,还有了分红保障,自己一家人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为城市注入文化元素和活力
一个城市只有注有本土文化才会独具魅力和活力。近年来,阳山县非常注重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城市文化和品牌建设,从举办“四驱越野车节”、深入挖掘韩愈文化等活动着手,不断地提高阳山的城市知名度。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四驱之城、越野之都”、“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淮山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阳山鸡之乡等知名品牌的建设,为城市注入文化元素和活力,为阳山县打造了一张张新名片。
从2002年开始,阳山凭借凭藉越野运动所钟爱的喀斯特地貌连年举办大型四驱越野车赛,2003年创办中国·阳山四驱越野车节,2005年升格为全国性的中国四驱越野车节,2007年承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总决赛和中国汽车越野系列赛,赛事规模不断升级,从小到大、从非正式到正式、从地区性到全国性,已成为国内四驱越野车界内的一个品牌活动,仅去年第三届中国四驱越野车节就吸引了20多万名游客前往观赛,阳山已经渐成为越野赛事的重要赛场,在业内有“南有阳山,北有漠河”的美誉。目前阳山系中国唯一一个“四驱之城、越野之都”。阳山四驱越野运动从纯粹性的赛车运动转变为综合性的发展平台,已成为融体育赛事、文化交流、经贸活动、特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节庆。
由于阳山蕴藏了极为丰富、数量极为可观的韩愈遗迹和历代名人的景韩遗迹,近年,阳山县配合省有关部门挖掘韩愈文化,使之形成规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弘扬了韩愈文化。如今阳山县已成为韩愈文化研究重要基地。
阳山县还通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城市品牌的创建,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县城的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随着阳山县城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绿色生态山水城市正在粤北悄然崛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