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作为生态公益林补偿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县,已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补偿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共涉及12个镇、136个村委会,收集到16650条信息,完成率为100%。经初步审定,全县数据齐全,个人信息详细,基础表填写规范,总体质量较高。现将他们好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是率先建立信息数据库。平远县自2003年起,为确保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安全、足额、及时发放到补偿对象手中,提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发放不论金额大小,均由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站按界定书的补偿对象和面积统一编制补偿资金发放明细表,由各镇农村信用社采用固定帐户发放。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镇通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将生态公益林补偿对象信息收集当成一种日常工作,为编制补偿资金发放明细表提供数据支撑。经过一年的收集、录入和整理,于2003年底形成了平远县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信息数据库,共包含生态公益林面积,乡镇名、乡镇代码、村名、村代码、村民小组、补偿对象等15个基本因子。2010年、2012年扩大省级生态公益林时,平远县要求各镇、各村在与补偿对象签订《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时,进一步收集了补偿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农村信用社开户账号、开户名等。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补偿信息数据库。
二是率先出台建设方案。平远县由于在近10年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发放过程中稳打稳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在省厅2013年4月3日布置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后,该县于4月8日就制定了《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并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技术培训、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大经费保障等多种方式,强力推动补偿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对照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信息系统建设的31项因子,以平远县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严密高效开展了其它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是率先破解难题。对于各地普遍存在的四类典型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基础信息收集难的问题,平远县主要采取委托补偿对象亲戚朋友联系该补偿对象或取得补偿对象的联系方式,再由具体工作人员与补偿对象说明情况,收集其基础信息。针对少数地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小,补偿金额少,补偿对象不愿提供个人信息的问题,平远县通过当地银信部门或镇财政所查找补偿对象办理种粮直补时所提供的信息加以解决。针对乡镇一级基础信息数据录入和整理难度大的问题,平远县主要采取由各镇政府安排一名熟悉电脑操作人员进行信息录入的方式加以解决。针对补偿对象每年有增减的问题,平远县主要采取依据村民户主代表大会决议,及时进行数据更替的方式解决。 (省生态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