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2年全民义务植树累计398亿株

从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开始,到2002年底,我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已达82.8亿人次,植树398.4亿株。
    398.4亿株树,如果按1米的间距排列,这些树可排出一个3984万公里的长队,足以绕地球994圈;如果按150株/亩的密度排列,这些树可排出一个2.66亿亩的方阵,足以覆盖整个贵州省。
    82.8亿人次,398.4亿株树,在这两个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内容;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使全社会的绿化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每年植树节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积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每年都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多年来,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绿化知识得到普及,人们对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参与植树绿化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快了国土绿化的步伐。在“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广大农民多以义务植树的形式积极投工投劳,推动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国土绿化进程明显加快,绿化面积稳步增加,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全国已有12个省(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全国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16.55%,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由1981年的10.1%提高到2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81年的3.45平方米提高到7.73平方米。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造林,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蓬勃发展。据统计,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铁道、交通、农业、水利、石油、石化、煤炭、冶金、解放军、武警、共青团、妇联等二十几个部门,累计义务植树5.5亿株,完成社会造林5000多万亩。解放军支援地方义务植树2.5亿株,全军支援地方飞播造林8000多万亩;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开展的“保护母亲河行动”,5年来累计筹集社会资金2.1亿元,建设绿色工程项目882个,规划造林面积286万亩,目前已完成110万亩;全国妇联开展的“三八绿色工程”,10年累计完成国家级项目107个,造林18.8万亩;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从1998年开始实施,5年来,绿化总里程43.1万公里,折合绿化面积122.2万公顷。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许多地方和部门结合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绿地认养、以树代坟、营建绿色文明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动员群众绿化美化与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结合起来,促进了绿色文明的发展。教育系统把植树与育人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就近参加力所能及的绿化劳动和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绿化和环境教育,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这项运动如一棵大树一样,根植中华沃土,日益繁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它成功的经验: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为全国人民作出了表率。从全民义务植树第一年开始,这项运动的倡导者邓小平同志就每年与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参加义务植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连续13年参加义务植树。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每年参加义务植树,这在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履行人大决议,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参加义务植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二是广泛开展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自愿报名参加植树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适龄公民由单位组织、被动参加植树劳动的状况。
    三是各地普遍推行义务植树基地化建设,并以林业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城乡绿化等重点工程作为载体,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充分发挥义务植树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坚持适龄公民尽量直接参加义务植树的同时,丰富发展了交纳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绿化费、绿地认养、古树名木保护、门前绿化“三包”等义务植树多种尽责形式,提高了义务植树尽责率。
    实践证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之路,对绿化国土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赋予了今后20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历史重任。在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推进林业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必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推动力。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