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外来生物入侵广东 专家呼吁建立预警制度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在此次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有5种植物和至少两种动物在广东境内有着大面积的分布。其中的薇甘菊更是为珠江三角洲所独有。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周围,一场没有硝烟的“生物战争”正在进行着。 
    深圳是薇甘菊的天下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部叶万辉部长从事生物入侵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从空中俯视深圳的话,可以见到这样一幅场景:大量生长的薇甘菊沿着深圳通往外界的各条公路,呈放射状向外生长,所到之处没有其他的植物能生长。这种原产中美洲的菊科植物能爬上8米高的大树,凭借着它每平方米40万颗种子的超强繁殖能力,短时间内将大树覆盖得严严实实,大树随后会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窒息而死。在深圳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经有80%的范围遭到薇甘菊的覆盖,岛上的600多只猕猴没有了食物来源,只能靠人工喂食生活。
    薇甘菊在广东陆上肆虐,另一种来自南美洲的植物水葫芦则是珠江上的水中杀手。据负责清洁珠江广州段的广州市水上环卫队统计,从1975年至今,珠江水域水葫芦每10年就增长10倍,1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1985年为5吨,1995年为50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接近500吨。除了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这些水葫芦死后会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多年来,人们尝试过用化学药品,或者人工拔除的办法对付这些入侵生物。可是,哪怕留下一条根茎没有清除,它们就会卷土重来。植物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不能有效抑制外来生物的入侵,结果会是将来的山上除了薇甘菊,不会再有别的植物了;而水中就完全成了水葫芦的天下。 
    入侵物种难觅天敌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办法能保证我们在这场生物大战中取得胜利。因为以往采用的化学药剂、人工拔除等手段都不能保证根除。而从这些物种的原产地引进天敌,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生物入侵。这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目前,最令人鼓舞的一项成果是对付薇甘菊的。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原产中国叫菟丝子的寄生植物似乎对薇甘菊有着特别的偏爱。它会寄生在薇甘菊上,吸收它的营养,最终导致薇甘菊死亡。甚至在薇甘菊死后,菟丝子的一部分种子仍会在薇甘菊的枝干上呆上一段时间,一旦薇甘菊重新生长,菟丝子的种子也会开始新一轮的寄生过程。不过,这项研究目前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和野外小规模实验阶段。 
    谁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多年研究生物入侵的专家告诉记者,他们注意到,入侵物种能够大规模肆虐的地区,往往也是人类活动较多、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比较多的地区。而在像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些生态环境比较完整的地方,外来生物是很难入侵的。
    以广东省内的5种入侵植物为例,除了薇甘菊,其余4种都是人为引进的品种。水葫芦和空心莲子草是引进做猪饲料的,引进互花米草是为了保滩护岸、改良土壤,而原本作为香料植物引进的飞机草,谁也没想到后来会成为一种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的毒草,因为叶子含毒,本地没有昆虫可以吃它,还会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人类活动还导致了这些生物得以大范围传播。以薇甘菊为例,它的种子可以附着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利用它们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也就不难解释在深圳,为什么薇甘菊的分布是以公路两边为界呈放射状分布了。 
    应尽早建立预警制度
    目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共同课题。不仅我们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我们国家的一些物种也给国外带来了麻烦。比如原产中国的葛藤在美国的泛滥;樟木在国内成活都不大容易,可在澳大利亚却已经开始让那里的植物学家头疼了。
    在广州,薇甘菊、水葫芦的问题还没解决,遍地开花的蟛蜞菊、五爪金龙已经引起了植物学家的注意。这些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草本类植物已经发生了变异,可能成为新的入侵植物。叶万辉部长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他去广东广西交界的一些县市考察,无意中发现了薇甘菊的踪迹。他立即给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的朋友打了电话,要他们密切注意。因为这意味着这种有害植物很有可能越省蔓延到广西去了。
    全国政协委员陈汉彬等人已在北京的“两会”提出议案,制订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有关专家同时呼吁,应尽快建立广东省的生物入侵早期预警与风险评估制度,堵死生物入侵的源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