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生态工程成效彰显

一、“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工程
    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是我省的四大水系,流域范围包括17个市84个县(市、区、局、场),总面积1311.6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6%。“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280.90万公顷,占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的82.6%。“四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对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截止2002年底,“四江”流域共完成人工造林12573公顷,其中,东江流域9540公顷,韩江流域3033公顷。2002年“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投资为4000万元,新造和改造水源林12360公顷。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十五”期间,将大力新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在期末使全省建成自然保护区140个,自然保护小区45000个,管护面积8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5%;不断加强和完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拯救中心和野生植物培植中心建设;建设珍稀野生动、植物标本馆。2002年,省林业局成立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72个,其中161个由林业部门主管,管护面积达7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4.27%。
    三、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沿海45个县(市、区)及5个国有林场,总面积520.6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28.25%。据统计,2001、2002年共新造林带3640公顷,使沿海地区有林地总面积达139.6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993.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到34.5%。目前全省3033公里的宜林海岸线上,已营建以木麻黄为主的沿海基干林带总长达2797公里,绿化率达92.2%,其中大陆宜林海岸线的绿化率已达94.6%,大陆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在沿海地区建立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沿海防护林林种和树种结构配置和布局比较合理,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四、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工程的实施范围为38个平原、半平原县(区)。“十五”计划的任务是营造高标准农田防护林2.38万公顷,使我省平原农田路、沟、渠和适宜造林的地段基本绿化,平原耕地实现林网化。如今,全省已建成农田防护林7.6万公顷,其中经济林1.4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81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1.9%;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5.8万公顷,农田林网控制率达47%。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大大改善了这些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了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同时实现了平原地区的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平原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十五”期间全省公路、铁路、江河三类“通道”尚需绿化里程(含期内改扩建及新增路段需绿化里程)24256公里,期内要基本实现绿化,形成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是“深汕”高速公路沿线、“京九”铁路沿线、各市主要公路、铁路、江河、城镇进出口地段,包括“三茂”、“广梅汕”、“梅坎”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段等。2002年,深汕高速公路沿线第一重山和一公里左右可视范围内共完成造林面积2672.5公顷,使总面积达5950.2公顷。2002年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和325国道等绿色通道完成人工造林5893.3公顷,补植套种920公顷,封山育林3666.7公顷。
    六、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程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环境污染、防浪护堤护岸、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它对维护海湾、河口地区生态平衡,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一工程实施范围包括14个市38个县(区)。“十五”期间建设任务是恢复和重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省适生地区逐步建成分布均匀、结构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的红树林体系。据调查统计,现有的1.47万公顷红树林已得到了有效的保护。2002年全省共营造红树林1353公顷。
    七、城市林业建设工程
    建设以森林群落为主体、与城乡建设布局相适应的城市林业生态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十五”期间城市林业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到期末,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近两年,省林业局继续选择中山、新会、南海等11个平原市、县(区)为我省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县,并安排专项资金,要求各试点市、县(区)要将高标准平原绿化和开展城市林业结合起来,逐步开展城市林业规划和启动实施工作。
    八、水土流失区生物治理工程
    水土保持生物治理措施虽然无法完全取代工程措施但仍堪称稳定,且无工程措施的种种缺点发生。这一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11520平方公里自然侵蚀面。近年来,各级林业部门上下合力,克服种种困难,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据东江的博罗县水文站和北江的石角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两江月均含沙率由1997~1998年的0.057kg/m3下降到1999~2000年的0.044 kg/m3。另据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测算,1998~2000年全省340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共减少林地土壤流失154万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