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全国林业工作会议28日闭幕。这是20多年来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林业大会。以这次大会为标志,中国林业踏上了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新征程。
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局部地区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中国林业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森林覆盖率也因此有望由过去5年增长1至2个百分点提高到1年将近1个百分点。
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林业走过了一条破坏、恢复和发展的曲折历程。改革开放前,木材生产一直是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
大规模盲目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国的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尽管多年来生态建设成绩显著,但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遏制。
进入新世纪,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由过去的木材供应转为维护生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强烈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凸现生态建设重要地位,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决定,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这标志着中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六大工程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实现这三个阶段性目标,林业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加上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形成了巨大压力。而林业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需要净增森林面积14.47亿亩。加上弥补森林资源消耗,新成林面积至少要达到34亿亩。按照常规发展速度,达到这一要求至少需要上百年。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中国林业必须只争朝夕,超常规建设,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将在建的17个林业生态工程整合,形成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六大工程的确立,是对林业生产力的重组和优化,从而开出了我国生态建设的“航空母舰”。按照规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覆盖全国97%以上的县。其投资之巨,范围之大,目标之高,都创下了当今世界生态建设之最。
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
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林业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国家投巨资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如何保证生态建设的健康进行?周生贤提出,必须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
几年来,森林法的修订,防沙治沙法和退耕还林条例的出台,都使生态建设在法律规范下进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斗争、保卫绿色行动,春雷行动等密集的林业执法行动,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状况得到有力的遏制,保护了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和天然林资源。合理调整林木采伐政策,也解决了保护森林与各类造林主体投身林业的矛盾。
林业建设投资每年有几百亿之巨,用好这些宝贵的国家资金,发挥最大投资效益,关系林业工程的成败和健康进行。国家林业局从立项开始到项目验收,对林业资金实行全过程严格管理,强化林业工程的资金稽查,严厉查处挪用挤占资金的行为。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涉及千万农民利益,资金的足额兑付赢得了农民对政府的信赖,也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百年树木,质量第一。从苗木开始,到造林成活保存,许多环节影响造林的质量和效益。现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逐步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像管理工业工程那样管理生态工程,使林业工程管理有了根本改观。随着林业建设主体的增加,国家林业局还加强了林业工程建设资质的审查。对广大基层林业管理技术人员和退耕还林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
附件:
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局部地区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中国林业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森林覆盖率也因此有望由过去5年增长1至2个百分点提高到1年将近1个百分点。
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林业走过了一条破坏、恢复和发展的曲折历程。改革开放前,木材生产一直是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
大规模盲目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国的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尽管多年来生态建设成绩显著,但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遏制。
进入新世纪,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由过去的木材供应转为维护生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强烈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凸现生态建设重要地位,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决定,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这标志着中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六大工程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实现这三个阶段性目标,林业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加上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形成了巨大压力。而林业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需要净增森林面积14.47亿亩。加上弥补森林资源消耗,新成林面积至少要达到34亿亩。按照常规发展速度,达到这一要求至少需要上百年。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中国林业必须只争朝夕,超常规建设,走跨越式发展之路。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将在建的17个林业生态工程整合,形成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六大工程的确立,是对林业生产力的重组和优化,从而开出了我国生态建设的“航空母舰”。按照规划,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覆盖全国97%以上的县。其投资之巨,范围之大,目标之高,都创下了当今世界生态建设之最。
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
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林业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国家投巨资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如何保证生态建设的健康进行?周生贤提出,必须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
几年来,森林法的修订,防沙治沙法和退耕还林条例的出台,都使生态建设在法律规范下进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斗争、保卫绿色行动,春雷行动等密集的林业执法行动,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状况得到有力的遏制,保护了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和天然林资源。合理调整林木采伐政策,也解决了保护森林与各类造林主体投身林业的矛盾。
林业建设投资每年有几百亿之巨,用好这些宝贵的国家资金,发挥最大投资效益,关系林业工程的成败和健康进行。国家林业局从立项开始到项目验收,对林业资金实行全过程严格管理,强化林业工程的资金稽查,严厉查处挪用挤占资金的行为。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涉及千万农民利益,资金的足额兑付赢得了农民对政府的信赖,也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百年树木,质量第一。从苗木开始,到造林成活保存,许多环节影响造林的质量和效益。现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逐步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像管理工业工程那样管理生态工程,使林业工程管理有了根本改观。随着林业建设主体的增加,国家林业局还加强了林业工程建设资质的审查。对广大基层林业管理技术人员和退耕还林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