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我们一定要积极适应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形势任务的要求,抓住机遇,加倍努力,坚持正确的湿地保护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工程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首先是要深入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湿地保护是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宣传湿地的重要作用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使各部门、各系统都来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氛围。二是各地区要把湿地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按照全国规划的要求,编制本地区的保护建设规划,明确奋斗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通过各地编制和实施规划,把湿地保护的总体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切实使全国规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抢救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要按照抢救性保护的要求,在湿地生态系统重要区域,做好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使更多的湿地纳入保护管理范围,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恢复退化湿地,努力使更多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四是要建立积极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机制。湿地保护是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必须从各方面积极予以扶持。要建立国家投入、地方投入、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实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社会保护湿地。五是要做好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建立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秩序,实现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共同行动。长期以来,广大湿地保护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者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值此第八个“世界湿地日”之际,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希望全社会进一步携起手来,关心、支持和投身湿地保护事业,为保护湿地、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02日 第八版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周生贤
附件:
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我们一定要积极适应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形势任务的要求,抓住机遇,加倍努力,坚持正确的湿地保护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工程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首先是要深入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湿地保护是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宣传湿地的重要作用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使各部门、各系统都来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氛围。二是各地区要把湿地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按照全国规划的要求,编制本地区的保护建设规划,明确奋斗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通过各地编制和实施规划,把湿地保护的总体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切实使全国规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抢救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要按照抢救性保护的要求,在湿地生态系统重要区域,做好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使更多的湿地纳入保护管理范围,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恢复退化湿地,努力使更多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四是要建立积极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机制。湿地保护是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必须从各方面积极予以扶持。要建立国家投入、地方投入、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实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社会保护湿地。五是要做好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建立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秩序,实现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共同行动。长期以来,广大湿地保护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者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值此第八个“世界湿地日”之际,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希望全社会进一步携起手来,关心、支持和投身湿地保护事业,为保护湿地、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02日 第八版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周生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