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减少载荷达到极限 白云山“市肺”功能退化


                             树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白云山不堪重荷 
                                  野趣越来越淡  载荷达到极限
                                   白云山“市肺”功能在退化
                                   省农工党建议将其建成森林公园

  自1997年以来,白云山人流剧增,公园逐渐变成“城市公园”,“野趣”特色越来越淡,人对自然系统的干扰显而易见,山对人的载荷也达到了极限。因此,在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开幕当日,省农工党就提出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的建设应该明确以生态森林公园进行定位。
  专家认为,白云山体作为深嵌入广州城区的惟一或最成规模的“生物基因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的核心平台,并通过无数条生态走廊居高临下地辐射到市区的各个绿岛,极为重要地主导或维持着广州地区日益脆弱的生态平衡系统的运作。一旦这种系统的演替运作被停顿、退化或破坏,则很可能“花城”不花、“绿城”不绿,新一轮的环境恶性循环将开始。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努力保护白云山这一生态种群落的基地平台,珍惜城区这一叶最大最有效的“市肺”,在白云山林木改造项目取得成效之时,明确亮出白云山生态森林公园这一定位。
  省农工党建议要将白云山的名称冠以“森林”二字为宜,并尽快成立一个市一级的白云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以便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确保执行机构排除自身功利目的的短期行为,确保白云山建设比广州市的快速发展超前一步进行。整个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要强调一个“野”字,树立鲜明而独一无二的白云山品牌形象,即上白云山,就是为寻白云山的“幽”、“奥”、“深”的野趣。
  另外,在白云山多年人工招鸟活动的基础上加以大力地充实提高,鸟类观察站要提供观察设备,加挂鸟类知识的挂图及说明,给观察者辨识,节假日还可请动物学家在现场回答游客的咨询。同时,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有足够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对其它可能分流白云山休闲人流的公园的支持力度,如帽峰山公园等。最后,要充分发挥白云山作为一个理想生态平台的教育作用。在山上适当地点建立生态观察站,向广大游客特别是各级学校、少年宫及社区的青少年开放。来源:《南方日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