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总造林面积逾百万公顷的世界银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日前正式通过世界银行竣工验收检查,这也是继“国家造林项目”之后完成的又一大型世行项目。
世界银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1994年12月正式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8.15亿元人民币(合3.39亿美元)。在全国17个项目省(区、市)的313个项目县共营造各类林木103.1万公顷,其中集约经营用材林74.9万公顷,多功能防护林28.2万公顷。据2000年调查,项目造林成活率达94.7%,一级苗使用率达94.4%,环保合格率达97.9%。项目区共建立管护棚2871个,修建林道2214公里。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生产苗木25.3亿株,营建各类科研示范试验林14076公顷,取得各项经鉴定的科研成果49项,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43.3万人次。项目共用于购置化肥、林木良种、护林防火、办公及育苗设备资金金额达1326.5万美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项目的313个县中有近1/3是贫困县,直接受益人口达1300多万。项目实施期间,每年增加就业机会89万人日,累计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26790万元,促进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产出木材10631万立方米,薪材1532万吨,采脂2亿公斤,各类果品20亿公斤,竹、叶629.8万吨,总产值490.6亿元;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至2%,每年增加储水量5.6亿吨,每年减少水土流失1647.4万吨;在整个项目林33年的生长期间可吸收和固定的碳虽可达5.37亿吨,相当于吸收了7.36亿吨标准煤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银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的实施体现了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林,增加森林资源,以替代天然林资源的消耗,保护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总思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成为利用外资推动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成功典范。(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
世界银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1994年12月正式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8.15亿元人民币(合3.39亿美元)。在全国17个项目省(区、市)的313个项目县共营造各类林木103.1万公顷,其中集约经营用材林74.9万公顷,多功能防护林28.2万公顷。据2000年调查,项目造林成活率达94.7%,一级苗使用率达94.4%,环保合格率达97.9%。项目区共建立管护棚2871个,修建林道2214公里。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生产苗木25.3亿株,营建各类科研示范试验林14076公顷,取得各项经鉴定的科研成果49项,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43.3万人次。项目共用于购置化肥、林木良种、护林防火、办公及育苗设备资金金额达1326.5万美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项目的313个县中有近1/3是贫困县,直接受益人口达1300多万。项目实施期间,每年增加就业机会89万人日,累计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26790万元,促进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产出木材10631万立方米,薪材1532万吨,采脂2亿公斤,各类果品20亿公斤,竹、叶629.8万吨,总产值490.6亿元;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至2%,每年增加储水量5.6亿吨,每年减少水土流失1647.4万吨;在整个项目林33年的生长期间可吸收和固定的碳虽可达5.37亿吨,相当于吸收了7.36亿吨标准煤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银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的实施体现了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林,增加森林资源,以替代天然林资源的消耗,保护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总思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成为利用外资推动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成功典范。(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