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绿化带上每株价值数百至10多万元不等的棕榈科观赏植物纷纷枯萎的时候,有否意识到它们正遭受一场严峻的虫害?一种俗称“椰子虫”(学名为“椰心叶甲”)的有害生物正狂噬广东棕榈科植物。不仅造成当地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
据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最新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广州、深圳、珠海、湛江、东莞、中山、茂名、韶关、清远、阳江等10个城市的棕榈科植物不同程度受到“椰心叶甲”的侵害,受害棕榈科植物近20万株。去年9月以来,广东已暂停了棕榈科植物的进口。目前,10大城市由林业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掀起了一场“椰子虫”围剿战。
害虫档案:椰心叶甲又名椰棕扁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长8至10毫米,宽处约2毫米,体形稍扁,个体小。
主要来源:椰心叶甲是近年从南太平洋岛屿国家和南美洲国家传入我国的。2002年6月,椰心叶甲在海南海口首次被发现后,以惊人的速度在海南岛蔓延,当年已造成10万株树木受侵害。
传染途径 :“椰心叶甲”害虫成虫后,会短距离飞行,使附近的同类树木遭受危害。据介绍,椰心叶甲成虫的飞行距离一般不超过3米,但借助风力还是可以辐射2公里以内的范围。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形成一个虫害中心区域,然后向四周扩展。
危害:此虫深藏于尚未展开的心叶中,专门啮噬叶肉,受害心叶呈失水青枯,新叶抽出后枯黄,严重危害时树顶部几张羽叶呈火燎焦枯,不久树便衰败枯死。主要危害椰子、大王椰子、棕榈、假槟榔等棕榈科植物,因此可以说是棕榈科植物面临的“职业级杀手”。
←曾被“椰子虫”“害”过的椰子树的树叶明显枯黄。
进攻篇
珠海:情侣路椰子树有病态
日前,记者在珠海从唐家湾一直到拱北进行沿线观察,但见10多公里长的情侣路沿岸都种植着大王椰、椰子树等棕榈、椰子科植物。这些植物已经种植多年,有的已经七八米高,一些树木呈现出病态,其中有些枝叶发黄、干枯。据珠海市林业部门介绍,这些椰子树目前正遭受椰心叶甲的侵害。
据介绍,珠海市地处沿海城市,一直以来,种植的棕榈、椰子科植物数量多,全市已种植有该类植物达50多万株。目前虫害正有蔓延的趋势,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东莞:多数镇区发现此虫害
记者日前从东莞市林业部门了解到,该市最新椰心叶甲发生分布情况调查显示,东莞市20多个镇区的17480棵棕榈科绿化树受椰心叶甲的感染。东莞市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莞是前年发现此种虫害的。去年,此种虫害开始蔓延,最新的普查显示,东莞的大多数镇区均有发生此种病虫害。
湛江:椰树染虫率曾达80%
而湛江市最早发现椰心叶甲是在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该市棕榈科植物已大面积受害:染虫区内椰树染虫率达80%、大王椰达50%、假槟榔达40%。
防御篇:
设立专项资金强力支持防虫
深圳发现此害虫比较及时,并在第一时间即上报深圳市政府,政府还为此设立专项资金,组成专家组统一展开防治“椰子虫”行动。有关人员称,目前,深圳市全市共有棕榈科植物约50万棵,其中大王椰子一度受虫害较为严重。2年前,深圳棕榈科植物受虫害的面积最严重时曾达到了10%,经过近2年的防治,现在虫害的面积已经很小。
“五一”期间进行“虫口”普查
“五一”黄金周,是珠海市绿化部门最忙碌的时间,珠海动植物防疫监督检验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区主要道路170多个路段、215个住宅小区共26个棕榈科植物品种进行调查发现,珠海市除斗门区未发现虫害外,香洲区、金湾区以及部分海岛共10个乡镇9个街道办的绿化点,都存在虫害现象。全市绿化道路、广场和苗圃种植的棕榈科植物约50万株,受害株约为13.3万株,受害最为严重的有椰子、大王椰子等几个品种。个别较为严重的地区还造成死株,平均发生病虫害率为27%。
各地抓紧虫卵孵化时机杀虫
最近,湛江市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全市统一联合行动开展除治椰心叶甲虫病疫工作的通知》,把4月5日至5月5日定为“全市除治椰心叶甲虫疫病统一行动月”。目前,湛江全市,包括各县区有关单位正抓住气候回暖、虫卵孵化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治虫防灾工作。至今,湛江的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已基本得到控制,发展势头开始趋缓。东莞林业部门订购的5.2万多包椰甲清可湿性粉剂已经到位,并通过挂包法防治。
专家救杀虫
深圳有关专家称,对这种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加强检验检疫的力度,阻断病虫害输入的途径。其次关键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情况。去年,深圳市农业部门销毁了两批输入的有病虫害的椰子树。目前,深圳市有6个监测点,能有针对性和及时对输入的植物进行监测。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站长陈沐荣介绍,防治“椰心叶甲”分“治标法”与“治本法”:
一、“治标法”(应急控制法):最近,一种非常有效并安全的化学杀虫剂“椰甲清”已研制出来。可采用“挂包法”,先将其中一个药包固定在未展开心叶上端,另一包固定在最近叶受害较重的新叶中上角。关键是要将药包捆绑牢固,晴天时适当向挂包处灌水3~4次或灌注常规药剂,待3个月后重复挂包一次,杀虫率可达95%。
二、“治本法”:海南省从国外引进椰心叶甲的天敌———一种叫“啮小蜂”的寄生蜂获得成功,广东省林科院最近研究采用“绿僵菌”微生物防治椰心叶甲取得阶段性进展。可利用上述昆虫天敌、微生物杀虫剂及研发引诱剂杀灭椰心叶甲。
为了防止椰心叶甲虫害蔓延,国家林业局拟于今年6月在海南省召开椰心叶甲防治工作现场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属下的亚太地区林业委员会准备在今年内召开椰心叶甲防疫研讨会,合力灭杀这种害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