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院士联名呼吁:自然保护区亟待加大投入

最近,许智宏、李文华、阳含熙等22位院士联名提出建议,呼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他们提出,将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纳入国家预算计划,以保障保护区建设与运行的基本费用。日前,李文华将建议书交给记者,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初衷。
  据该建议书介绍,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于1956年。截至去年底为止,我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个,占国土面积的14%左右。其中,国家级的有171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21个,它们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基础。
  建议书说:“目前,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仍在恶化。虽然与前10至20年相比,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有利条件,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具体措施,但仍然存在诸多严重问题。根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将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纳入国家预算计划的建议,以保障保护区建设与运行的基本费用。”
  院士们指出,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自然保护区对保存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特殊的作用。如果不对这些保护区加强投入,它们就会有退化的危险。尤其是我国40%的自然保护区位于西部地区,25%位于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应有的资金投入,不少保护区有名无实。许多保护区一直在走“自养”的路,由此引发了保护区与社区矛盾加剧,产生了管理低效、“孤岛化”以至退化等严重后果。
  在院士们看来,相对于治理生态环境恶化,如沙尘暴、酸雨等所需经费来讲,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研究表明,“九五”期间国家用于环境与生态污染治理的费用为3600亿人民币,而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调查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57美元,而中国仅为52.7美元。因此,我国在加强退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更应重视对生态环境状况尚好的地区加以保护,以避免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或恶化。自然保护区应努力避免重蹈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
  院士们建议,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可先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并列入国家的经费预算。因为这里有我国最典型的生态系统,绝不能使它们继续退化。满足近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经费需求,每年只需十几亿元人民币(包括基建和运转费),同治理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相比,这些投入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来源:《中国花卉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