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鲵属两栖动纲,有尾目,小鲵科,靠肺和湿润的皮肤交换空气呼吸,离开水面陆栖时不敢离水源太远,以苔藓或节肢动物幼虫为食。
据了解,1889年,一外国人最早在湖北宜昌发现这种小动物,定名为“中国小鲵”。上世纪30年代,又有人在福建崇安、浙江温岭和湖南祁阳发现过“中国小鲵”,尔后便销声匿迹。由于濒临灭绝,1986年与国宝大熊猫一起被国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事实上,这种有3亿年历史、与恐龙同处一个发展时代,当年曾与恐龙“称兄道弟”的古老物种,历尽沧桑劫难能顽强地繁衍生息至今,本身就足以令人震撼,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被生物学家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
这次蕉岭发现的“中国小鲵”与资料记载的有所不同,其背部颜色不是黑色而是淡黄色,虽然考证属小鲵科无疑,但究竟属何种还无法定论。目前,5条活体标本放养在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园内,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考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