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长青 精神永存

    今年3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他在1912年植下的马尾松,陪伴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度过了自己的101周岁。
                     向孙中山手植树致意
    今年3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他手植的马尾松树陪伴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度过了自己的101岁生日。这棵青翠欲滴的松树,依然长势壮健,苍劲挺拔,虬枝粗健,肃穆古朴寓意着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永存。
                      广州最大的马尾松树
    在黄花岗公园看到,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孙中山手植的马尾松傲然挺立在黄花岗上。
    孙中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植树第一人。广州起义时牺牲的72位烈士安葬在黄花岗,1912年首次举行大祭,两粤广仁善堂恭请孙中山先生亲植马尾松4株以作纪念。现仅存活一棵,树高17米,胸围2.2米,冠幅9米。据了解,这可能是广州最老的马尾松,也是最大的松树。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惑,孙中山在1912年植下的马尾松,至今才93年,为什么马尾松已达101岁高龄呢?公园负责人谭广文介绍说,这是因为当时植下的马尾松苗就已有8岁了。
                    孙中山倡仪设立植树节
    据记载,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他从小就喜爱植树,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留学回国,特意带回一棵酸豆树,栽在故乡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亭村。后人将这棵树取名为“孙子树”,如今,这棵树龄122岁的老树仍根深叶茂。
    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着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定,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缅怀伟人尽心保护
    为保护好这一珍贵名木,该树于1995年列入了广州市古树名木保护,每年市政府都拨专款进行养护。市政园林局和黄花岗公园绞尽脑汁想方设法,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游人可以看到在距离该树数米远的地方设有一支25米高的避雷针,这是黄花岗专门为马尾松安装的避雷设施。高25米的避雷针以45度的俯角对四周形成一个圆锥形的保护区,可以有效防止雷电击中该树。谭广文说,2004年投资建造时花了10万元。
    2004年,广州遭遇了50年一遇的干旱。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期间,马尾松出现了落针的现象,让公园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心:马尾松的针叶会不会全部落光然后枯死?于是,请来了广州市林业局和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对它进行会诊,研究对策。经过专家观察诊断发现是虚惊一场,原来天气干旱空气湿度小,水份缺乏,为了适应生态的变化,马尾松便通过疏叶的方式减少对水份的需求,这是植物自我适应环境的正常现象。
    此外,据悉马尾松还曾遭遇过白蚁、叶枯病和落针病反复危害,公园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清除树上的落地的病叶枝条,并进行集中销毁;修剪周边树木,采用吊灯、黑光灯、打针等方法诱杀马尾松线虫。(编辑 黎明)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