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呼吁 像保护野生动物一样保护野生植物

“中国是野生植物的宝库,但如果不注意加强保护,我们将无可挽回地失去这些千金难买的宝贵资源。”5月29日,在北京京丰宾馆的客房里,刚刚参加完两院院士大会的袁隆平院士直奔我们采访的主题。
    袁隆平从他正在培育的野生稻而谈到野生植物的保护。他说: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原始祖先,我们就是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野稗型”野生稻取样研究,培育出水稻三系杂交良种,使我国水稻产量提高了15%—20%。
    袁隆平说,我国是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从寒带到温带、热带的野生植物我们都有。这些野生植物的基因通过高新技术可以复制,可以克隆,但绝不可能创造,我们要像保护野生动物一样保护野生植物。要使人们认识野生植物对人类经济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在食物安全保障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国家应投入资金尽快开展野生植物现状普查,制定抢救性保护的行动计划,建立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区,实行野生稻的原生地保护和一些野生植物的异地保护;要利用生物技术对野生植物进行新基因的发掘;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指纹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建立基因库;要开展野生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发现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材料,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还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认识和自觉地保护野生植物。
    袁隆平以野生稻培育的最新进展说明保护野生植物的重大意义:第一,在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了雄性株,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野生稻不育的问题,找到了杂交水稻的又一突破口;第二,在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增产基因,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转移栽培,在小区200株的实验表明,增产效果达到35%;第三,通过基因技术在小粒野生稻中选定了对水稻纹枯病的高抗性株系,这对防治被称为“水稻癌症”的纹枯病将起很大的作用。目前,野生稻的许多优异基因还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如湖南的野生稻中有抗纹枯病的基因,江西野生稻中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基因,深入挖掘野生稻中的有利基因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和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野生植物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目标。袁隆平认为,国家应加强对野生植物保护的立法;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野生植物的分子标记或基因。(《人民日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