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古水加盟竹器工艺厂的300多名工人常加班赶货,老板欧宗莲也忙得团团转,因为每天都要按合同向欧洲国家发送一批茶竹制品。
“这是广宁县规模最大的一家竹子加工企业,带动了4000多农户,年出口创汇达1000多万元,成为茶竹产业发展的龙头。”古水镇镇长伍庆文自豪地说,自2000年实施省人大“一乡一品”议案项目——《茶竹种植与加工》以来,镇内的竹器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全镇已发展竹器加工厂300多家,比2000年增加100多家。
许多竹器加工厂的老板坦言,企业的壮大与发展离不开省人大议案项目的大力扶持;实力增强后他们也逐渐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企业带动农户、农户服务和支持企业的良性循环。因此,近年茶竹的价格相当稳定,一般在30-35元/50公斤。
竹器加工企业的迅速崛起,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群众。古水镇牛岐村农民郑应航告诉记者,5年前,他家只种植了几亩青竹,不但经济效益不高,而且还经常为卖竹犯愁。2000年,镇政府鼓励和扶持他发展茶竹,每亩提供100公斤肥料;欧老板也拿出1200元(每亩40元)的种苗补贴,与之签定了30亩的订单合同。如今,他已种植茶竹达50亩,去年仅茶竹一项收入近2万元。
古水加盟竹器工艺厂老板欧宗莲透露,现在他已与全镇的4000多户农户签定了协议,每年拿出30万元左右来扶持他们,农户则按照协议将竹子按市场价回卖企业。目前,全镇的竹器企业和农户已形成了“种-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农民不愁卖,企业货源稳定,出现了“农户有卖、企业有买”的共赢局面。据统计,实施议案5年来,古水镇种植茶竹面积每年以6000-8000亩的速度增加,现已达到12万亩,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和欧洲国家。
一业兴百业旺。镇长伍庆文向记者透露一个可喜的现象:随着近年茶竹种植面积、产量和加工企业的猛增,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最显著的是带旺了劳动就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从外地回流该镇进行茶竹种植的人员就增加了1000多人,在三洲、牛岐、三坑等茶竹重点种植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已微乎其微。同时,从事茶竹成品加工的老板和工人也逐年增加,目前全镇300多家竹子加工企业直接解决了5000多农民的就业问题。另外,运输业、服务业等间接就业人员占全镇总劳动力的40%左右。
广宁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古水茶竹有“钢竹”和“竹中之王”美称,可广泛用于制作台、椅、书、屏风、挡杆等生活用品、室内装修品和工艺美术品。近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古水茶竹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不过,作为革命老区镇的古水,目前仍有50%的贫困农户还需要关心与扶持。此外,记者了解到,当前古水已有4成茶竹受到竹笋夜蛾为害,应受到有关部门和农户的重视,提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