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采取“租地绿化”新招保护万亩果林,首期选择2800亩果园重点改造
《广州日报》讯 一个可供市民休闲的“大观园”将现身“南肺”。昨天,广东省政协和广州市政协部分政协委员在视察海珠区万亩果林生态保护区时,有关部门透露。广州已决定借鉴苏杭地区“租地绿化”’的管理模式,由政府选择“最穷”的果园作为首期改造重点,将其建设成为海珠区中心花园。
据海珠区农业水利局副局长简兆华介绍,近年来,海珠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土地开发热冲击,万亩果林面积锐减。同时,受酸雨、病虫等影响,水果产量逐年下降,万亩果林面临严重危机。为此,海珠区决定借鉴苏杭地区‘“租地绿化”模式,首期选择广州大道南以西约1800亩和新居南路以南约1000亩经济效益差的果园作为改造重点,实行政府反承包经营,进行连片集中管理,将这2800亩果树建成为海珠区中心花园,内设园艺区、休闲区、花卉区、果林观光区、科研区、科普区等,把果园建成可供市民休闲的大观园,以公园模式运作,作为今后城区一个果树园艺观光公园。
据介绍,海珠区政府正和果农协商,区政府以每年每亩2500元“租”用果农承包地,聘请专家对果园集中规划管理,承包到期,运转正常后,由政府职能部门与当地村、社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管理。
按广州市政府对“南肺”的远景规划,万亩果林保护区分为三级:果树生产及农业观光示范区,约4000亩;果树生生产恢复区,约7000亩;果树生态保护区,约7000亩。
针对万亩果林铁护栏被毁坏的情况,省市政协委员呼吁广州采取多建通透式围墙等措施加大对“南肺”的保护力度。
记者昨日看到,果园里小河涌纵横交错,但没有水。显然,河涌受污染,涌底淤泥多年未挖,阻塞严重,果园排灌不良,影响生产。对此,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梁国昭提议,海珠区有广州最好的水网体系,应清淤挖河,把水网河涌和果树结合起来,建成一种“威尼斯水道”,体现岭南水乡风情。
(尹安学 何美灵 刘俏梅 杨秀峰) 附件:
《广州日报》讯 一个可供市民休闲的“大观园”将现身“南肺”。昨天,广东省政协和广州市政协部分政协委员在视察海珠区万亩果林生态保护区时,有关部门透露。广州已决定借鉴苏杭地区“租地绿化”’的管理模式,由政府选择“最穷”的果园作为首期改造重点,将其建设成为海珠区中心花园。
据海珠区农业水利局副局长简兆华介绍,近年来,海珠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土地开发热冲击,万亩果林面积锐减。同时,受酸雨、病虫等影响,水果产量逐年下降,万亩果林面临严重危机。为此,海珠区决定借鉴苏杭地区‘“租地绿化”模式,首期选择广州大道南以西约1800亩和新居南路以南约1000亩经济效益差的果园作为改造重点,实行政府反承包经营,进行连片集中管理,将这2800亩果树建成为海珠区中心花园,内设园艺区、休闲区、花卉区、果林观光区、科研区、科普区等,把果园建成可供市民休闲的大观园,以公园模式运作,作为今后城区一个果树园艺观光公园。
据介绍,海珠区政府正和果农协商,区政府以每年每亩2500元“租”用果农承包地,聘请专家对果园集中规划管理,承包到期,运转正常后,由政府职能部门与当地村、社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管理。
按广州市政府对“南肺”的远景规划,万亩果林保护区分为三级:果树生产及农业观光示范区,约4000亩;果树生生产恢复区,约7000亩;果树生态保护区,约7000亩。
针对万亩果林铁护栏被毁坏的情况,省市政协委员呼吁广州采取多建通透式围墙等措施加大对“南肺”的保护力度。
记者昨日看到,果园里小河涌纵横交错,但没有水。显然,河涌受污染,涌底淤泥多年未挖,阻塞严重,果园排灌不良,影响生产。对此,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梁国昭提议,海珠区有广州最好的水网体系,应清淤挖河,把水网河涌和果树结合起来,建成一种“威尼斯水道”,体现岭南水乡风情。
(尹安学 何美灵 刘俏梅 杨秀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