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鼎湖区蕉园村,就像走进一个古树博物馆。那环抱蕉园村的30棵古树,树龄最长的有633年,最短的也有120多年,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一级、二级古树。这些古树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蕉园村的梁氏后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据蕉园村的《梁氏族谱》记载,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蕉园村的梁氏始祖梁逊道携妻扶儿迁至蕉园村,当年在草房周围种下了几棵榕树。梁逊道早已作古,但是他栽种的其中一棵榕树被后人保留了下来,现在就在蕉园村村口,距今已有633年历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古树。
蕉园村的梁氏先祖知道树木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笔者查看蕉园村的《梁氏族谱》时,看到梁氏列祖列宗代代相传着保护古树的家训。即使是在史无前例的“大跃进”时代,当其它村的村民猛砍古树大炼钢铁时,蕉园村的梁氏后人遵循先人遗训,代代保护村中的古树,才使得30棵古树存活到今天,成为蕉园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和不可多得的财富。
蕉园村的古树引起了华南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莫江明博士的兴趣。今年6月,他专程来到蕉园村,对30棵古树一一做了鉴定,并为每棵古树颁发了“身份证”。笔者近日采访莫博士时,他仍然对蕉园村的古树赞不绝口:“一个村庄,居然能保存下了30棵古树,在广东,甚至全国都不多见……”
笔者在蕉园村采访时,根据莫博士为蕉园村古树颁发的“身份证”,从而得知蕉园村的30棵古树有26棵榕树,其中有笔管榕、水榕。这些榕树的树龄在120年至633年之间,其中大部分树龄在400年以上。蕉园村的1级古树除了村口的“榕树王”,还有1棵距今550年的五月茶。而另3棵人面子、枫树、火凤凰也都有300多年历史。
蕉园村人保护村中的古树,古树也将优美的环境贡献给蕉园村人。笔者在蕉园村采访时,但见古树枝繁叶茂,在微风轻拂下沙沙作响,行走在树阴掩映下的蕉园村,笔者感到心旷神怡。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