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惠州市召开建设绿色生态惠州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建设绿色生态惠州的序幕,一个郁郁葱葱的新绿色生态惠州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惠州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建设绿色生态惠州领导小组,市委办、市府办、市林业、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勾画绿色惠州新蓝图
《意见》提出,以“生态安全、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为主体,以优化生态环境和美化人居环境为目的,全面掀起国土绿化新高潮,大力推进建设绿色生态惠州。同时,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采取规划先行,绿化与美化想结合;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等实施原则。《意见》提出绿色生态惠州的总体目标:
启动三环路绿化工程,争取在2006年上半年高质量完成;
市区4个城市森林公园和3个县城城市森林公园基本建成;
以市区三环路为中心、9条出口公路为射线的“一环九线”将成为绿色长廊;
建设东江生态休闲公园,完善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设沿海防护林和滨海红树林,采取土石场复绿,基本完成“裸体山”的绿化任务;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城市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绿化率达到92%以上。
规划亮点逐个看
《意见》提出,惠州市将采用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办法,全力抓好12大生态绿化项目的建设。多项大规模的生态项目都由惠州市政府组织实施,所需要费用由市财政安排,而且每个项目的目标任务、经费、实施主体等都写进规划中,这是绿色生态惠州规划一大的亮点。
(一)三环路路基绿化。按分段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路基绿化,力争2006年上半年完成。
(二)四个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将建设南山森林公园、叶挺森林公园、铁炉嶂森林公园和亚公顶森林公园等4个森林公园。其总面积为172100亩,规划总投资5072万元,分3年实施。
其中,惠州市南山森林公园位于惠州市区南面,东邻惠淡公路,南接惠城区河南岸办事处河桥村,西接惠盐高速公路,北邻惠州市区,公园总面积2110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200亩。该公园由惠城区政府投资建设。
叶挺森林公园位于惠阳城区北部,秋长镇境内,自东北向西南横跨永湖镇、三和开发区、秋长镇,东北接永湖镇乙湖村、彩一村,中部跨惠州市白路医院、三和开发区莲塘面村和象岭村,西南接秋长镇双田村、周田村、官山村,东与惠阳外环路相连。公园总面积5300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9300亩。将由惠阳区政府投资建设。
铁炉嶂森林公园位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部,公园距大亚湾中心区5公里,距惠州市区60公里,东邻惠东县,北接惠阳区,南临南海。公园总面积7920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8000亩。将由大亚湾开发区政府投资建设。
亚公顶森林公园位于惠阳区东南部,东与惠澳大道新桥路段西边相连,南与大亚湾上杨村相连,西与淡水城区相接,北与淡水镇新桥村相连。公园总面积6500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500亩。由惠州市政府投资建设。
(三)“九线”两旁山地绿化。“九线”两旁山地绿化,是指连接市区周边的惠博沿江公路、惠盐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广汕公路、惠淡公路、惠水公路、惠澳大道、金龙大道两旁山地的绿化。“九线”两旁山地绿化计划投资3591万元(其中林相改造1430万元、补植1498万元、抚育663万元),由市级财政负责,分3年实施。
(四)东江生态休闲公园。东江生态休闲公园位于惠州市区西面,东江北岸,惠博沿江公路南面,东接惠州大桥、西接剑潭水利枢纽,总面积1300亩。按初步设计,东江生态休闲公园建设合计共需资金1800万元,分3年实施。
(五)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惠州市西部东江中下游,距惠州市中心22公里。规划总面积39822亩,其中湖泊湿地9605亩,河流湿地2246亩,基塘湿地7120亩。建设内容主要有湿地恢复、引鸟工程、站址、瞭望台和界桩等,共需投资505万元,分3年实施。
(六)滨海红树林。红树林具有显著的生态防护功能,特别在防风浪、防暴潮、保护沿海堤岸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惠州市拟建立3000亩滨海红树林,投资300万元,分3年实施。
(七)沿海防护林。惠州市拥有大陆海岸线223.6公里,目前,沿海第一重山需改造、补植面积3.46万亩,计划投资1415万元,分3年实施。
(八)“九线”外其它通道两旁山地绿化。据统计,惠州全市除“九线”外,其它公路两旁山地需改造、补植面积46.2万亩,共需投资19695万元,分3年完成。
(九)公路路基绿化。惠州全市县道以上通车里程1660公里,可绿化里程1571公里,已绿化里程1017公里,未绿化里程554公里,按绿化每公里0.6万元计,需投资332万元,由公路、交通部门负责资金筹集及组织实施;村道需绿化里程742公里,按每公里0.3万元计,需投资223万元,由各县区、镇负责组织实施。
(十)采石取土场的关闭和复绿。目前全市县道以上公路两旁仍有采石取土场148个,面积204万平方米,其复绿工程需投资3060万元,此项目由市、县(区)国土部门负责实施。
(十一)村庄风景林(树)建设。在全市5510个有山地的自然村中,通过开展保护家园、美化家园的活动,采取政府组织,财政补贴,群众投劳的方式,在每个自然村种植“村庄风景林”20亩,全市共种植“村庄风景林”11.02万亩,由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级财政按每亩30元给予种苗补助,投资330万元,县(区)投资5180万元。
(十二)苗木规划。据测算,完成该绿化规划全市总需要苗木7040万株,其中:2006年2000万株、2007年2450万株、2008年2590万株。
项目资金有保障
众所周知,生态城市的建设要耗费大量资金。那么,惠州市规划的12项绿色生态工程的资金保障情况如何呢?据测算,上述12个项目的总概算投资为41503万元。方案提出,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按照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原则,采用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社会捐资、上级拨款和群众投劳等相结合的途径解决所需资金。
其中,惠州市级财政将分3年投入8866万元,重点完成亚公顶森林公园建设、“九线”的山地绿化、东江生态休闲公园、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滨海红树林建设项目和面上行动种苗补助。
公路、交通部门负责筹集资金332万元,国土部门负责筹集资金3060万元,各县区、镇负责筹集资金29245万元(其中:2006年投入8449万元,2007年投入10049万元,2008年投入10747万元)。
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是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因此,方案提出,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活动,以凸显这项工程的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