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全力构建沿海生态屏障——沿海防护林建设(二)

  1954年,电白县委、县政府带领沿海群众在寸草不生的海滩上试种成活第一片防护林。
1956年,电白率先建起了中国第一条沿海防护林带——博贺林带。
1971年,著名画家关山月以“博贺林带”为题材,画就名画“绿色长城”,从此电白沿海防护林带闻名全国。
2004年,电白人民推倒水东湾近万亩鱼塘,种植红树林5000多亩,建立了电白县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电白县4.22万亩的宜林沙滩已全部绿化,红树林面积由1999年的0.2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6万亩。如今,放眼电白海疆,层林尽染,郁郁葱葱,一道“绿色长城”已屹立在沿海海岸线上。——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县委、县政府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书记、县长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检查工作,对保护好电白沿海防护林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发展和强化管理,县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成立了防护林管理站和红树林管理总站两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了编制,所需经费由财政统一核拨。为加快我县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县政府除将保护区管理经费、科研经费及建设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30万元外,县委、县政府还在2004年组织召开了县城140多个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捐款认种红树林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头捐款认种红树林,县直机关单位和干部群众认种红树林捐款达180多万元。
——依靠科学,确保成效。为了提高造林成效,电白充分利用现有比较成熟的林业科学技术:一是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近年来沿海防护林容器苗造林面积达100%;二是采用优良无性系苗造林。通过反复试验,组织攻关,建立了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采穗圃,经水培后培育无性系苗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量,解决了木麻黄二代更新困难的问题;三是引进相思树种,营造混交林。近年来引进相思树种与木麻黄混交,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聘请专家指导。2004年,聘请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专家到电白进行实地调查,采取加高滩面、选择耐盐度的树种、围网等措施,全面解决了造林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红树林的造林成活率,当年种植成活的红树林面积就达5000多亩。
    ——重拳整治,填塘还林。由于海产养殖业的高额经济效益驱动,电白县沿海地区曾出现毁坏沙岸防护林、红树林建造虾塘的现象,引起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1年,朱镕基总理对电白县破坏林带推挖虾塘问题作了亲笔批示。从2001年开始,电白县认真按照朱总理的批示精神,对毁坏林带推挖虾塘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查处,先后组织6次填塘还林专项行动,处理违法分子23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人,从严从重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毁坏林带推挖虾塘现象。为保护和恢复茂名市的红树林,1999年茂名市政府批准建立电白县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红树林面积近4万亩。林业部门则会同当地镇政府组织专门工作组,深入村庄召开群众座谈会,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终于取得4000多名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涉及利益的群众对种植红树林由反对转变为主动支持,同意清理保护区内滩涂上的虾塘、渔坝,解决了造林清障难题。
    ——严加管护,巩固建设成果。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电白始终坚持一手抓恢复和发展,一手抓保护和管理。1998年国发8号文以来,县政府就沿海沙岸防护林和泥岸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出台了多个管理规定,县林业、公安、司法等有关单位先后多次联合组织力量对非法侵占沿海沙岸防护林带、保护区湿地的行为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顿行动。为加大保护力度,林业部门分别在电城、博贺两个沿海防护林重点镇设立警务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立即查处。同时,聘请了17个专职护林员全天候巡护在69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上,落实管护地段和管护责任。在主要节假日,局领导则亲自带领巡逻队深入林带加强巡逻管护。由于管护工作到位,2001年以来该县再没有出现破坏林带推挖虾塘现象。(编辑 黎明)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