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冯仲科课题组完成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广义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鉴定。据评审委员会的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林冠、山地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度模型及分离、提高抗干扰对策,自动实时±3毫米监测量树干上部直径,视频超站仪以及将电子角规用于森林资源样地调查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冯仲科教授20年来致力于精准量测工作,提出了数字林业、精准林业、广义3S技术等概念,建立了介于精准农业、三维工业和林业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精准林业。据冯仲科教授介绍,“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广义技术体系研究”课题是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科技计划和北京市农业科技攻关等资助的四个项目的集成。课题以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调查与监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测绘科学非线性稳健估计理论为数据处理基础,以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地面精准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工具,采用具有多级分辨率的航天遥感(RS)、航空摄影、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罗盘、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广义3S技术,通过重组、整合、升级、提高、创新和信息集成,实现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集成化、数字化、实时化、自动化、精准化、三维化、工程化、专业化、智能化调查与监测,为森林资源管理、林火监测与扑灭指挥、森林生态环境监测、造林设计决策、林图更新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技术和系统平台,是建立数字林业、信息林业、精准林业等现代林业技术系统的重要基础之一。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在林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可以解决精密工程、国土资源监测、采矿工程、地质勘察调查、城市监测、环境评价等领域的相关问题。
该项技术可分离不同地类、不同树冠对全球定位系统精度的影响,提高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精度,使自动测树中量测因子精度显著提高(树高测量精度由原来的5%提高到1%—0.1%,材积由3%提高到1/500,面积由1/50提高到1/500,蓄积量由10%提高到3%)。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在秩亏自由平差配合样条函数插值计算林地面积精度,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全站仪解译混合像元,交换天线法加量距解算整周模糊度,掌上电脑(PDA)配合全站仪精准测量树干上部直径、树冠、表面积、体积,视频超站仪外方位元素实时、自动量测和用于森林一类、二类样地调查,林图补测补绘及电子角规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
冯仲科教授20年来致力于精准量测工作,提出了数字林业、精准林业、广义3S技术等概念,建立了介于精准农业、三维工业和林业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精准林业。据冯仲科教授介绍,“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广义技术体系研究”课题是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科技计划和北京市农业科技攻关等资助的四个项目的集成。课题以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调查与监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测绘科学非线性稳健估计理论为数据处理基础,以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地面精准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工具,采用具有多级分辨率的航天遥感(RS)、航空摄影、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罗盘、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广义3S技术,通过重组、整合、升级、提高、创新和信息集成,实现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集成化、数字化、实时化、自动化、精准化、三维化、工程化、专业化、智能化调查与监测,为森林资源管理、林火监测与扑灭指挥、森林生态环境监测、造林设计决策、林图更新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技术和系统平台,是建立数字林业、信息林业、精准林业等现代林业技术系统的重要基础之一。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在林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可以解决精密工程、国土资源监测、采矿工程、地质勘察调查、城市监测、环境评价等领域的相关问题。
该项技术可分离不同地类、不同树冠对全球定位系统精度的影响,提高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精度,使自动测树中量测因子精度显著提高(树高测量精度由原来的5%提高到1%—0.1%,材积由3%提高到1/500,面积由1/50提高到1/500,蓄积量由10%提高到3%)。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在秩亏自由平差配合样条函数插值计算林地面积精度,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全站仪解译混合像元,交换天线法加量距解算整周模糊度,掌上电脑(PDA)配合全站仪精准测量树干上部直径、树冠、表面积、体积,视频超站仪外方位元素实时、自动量测和用于森林一类、二类样地调查,林图补测补绘及电子角规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