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成为怀集县又一支柱产业

近年来,怀集县围绕林产大县目标,立足县内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竹子产业,下大功夫做强做大做活竹文章,不断擦亮竹子品牌,使竹产业成为该县的又一主要支柱产业。   据了解,目前,怀集县有厘竹林100多万亩,年产厘竹500万担(25吨)以上,年出口厘竹占全国茶秆竹出口总数50-80%,年均创汇5200万元以上。其中,茶秆竹基地面积51万亩,产量10万吨,年产值1.1亿元,产品出口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此一项,每年创汇1200多万元,竹业收入占地方竹农年收入80%以上,成为全国茶秆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产区县。今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荣誉称号,发展茶秆竹成了怀集县特色林业的一大品牌和林区竹农奔康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   以竹为媒引客商   近年来,怀集县利用本地竹资源丰富之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竹为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做优“竹”字招商引资文章。引进由美国竹业制品供应有限公司投资50万美元的中望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办起了竹业加工厂。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竹木制品加工机械30台(套),年可生产加工成品厘竹1.2万吨,竹木工艺制品680吨,年产值2780万元,税后利润220万元。公司每年可带动2300户农户发展厘竹种植业,增加厘竹产值820万元,户均增收3560元。厘竹的良好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外商前来考察。由香港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梁麟先生率领的香港客商一行20多人到该县中望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开展投资考察活动;欧盟33个成员国会员约600多人也曾前往该县考察厘竹的生产和加工状况。   竹子拓展致富路   坳仔镇仙溪村原本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山村,近年来,该村立足本地竹资源丰富的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厘竹产业,做好做活“竹”字文章,增加经济收入,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和产供销的竹子致富之路。去年,该村农村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村级经济收入达到5万多元。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购置了现代家庭用具和现代交通工具,建起了三层高的村级办公楼。当地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在做好竹子规模种植的同时,狠抓厘竹改低,采取举办竹子生产科技培训班,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农户等途径对其进行科学管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先后在本镇塘埂、上洞、阶洞分别办起500亩高标准的厘竹发展基地和1000亩厘竹抚育改低基地,带动全镇厘竹改低的深入发展,全镇厘竹改低抚育基地达到1万多亩,新发展厘竹3万多亩,带出了一批厘竹种植大户,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协会带动促发展   为确保农民种竹获得高效益,怀集县成立了竹子加工协会,协调全县竹子的加工与贸易业务,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竹资源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为一体的竹业产业化经营。目前,该县拥有各类竹业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就有200多家,竹子加工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占全县林业产值的50%。产品不但畅销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还远销欧美和东南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再生产”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种植、加工和运输业的全面发展,并为群众创造3万多个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加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农户退耕还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优质水果、果蔗、中药材、竹笋、养殖业等商品基地,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如梁村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8000多亩优质沙塘桔,大岗镇发展起来的1000亩沙塘桔、2000亩果蔗和年产6万头猪苗的温氏种猪场。冷坑镇发展起来的2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目前全省最大的1.6万亩黄栀子南药种植基地,今年重点发展的3000亩水果种植基地和目前已完成的1100多亩沙糖桔种植基地;甘洒镇钱村村发展的2000多亩竹笋基地,年割鲜笋400多吨,收入200多万元,为农民致富拓宽了路子。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