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万余公顷绿地调亮城市底色

  日前,随着中泰立交桥下出入口改造项目通过验收,汕头市重要“门户”之一——海湾湿地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个连接深汕高速公路与汕汾高速公路交界点的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窗口,如今经过“门面”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汕头绿色景观水平和城市生态形象。

“园在水畔,水在园中”的湿地美景,吸引不少市民驻足留影。

  “园在水畔,水在园中”的湿地美景,吸引不少市民驻足留影。

  事实上,海湾湿地公园只是汕头打造城市现代园林新格局的缩影。截至2018年12月,汕头建成区绿地面积超过1万公顷,绿地率约40.6%,比10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约44.3%,人均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道路绿化率和水岸绿化率都超过八成。

  可以说,四季常绿、四时有花、四季有景,正成为“汕头绿”的鲜亮特色。

  从空中俯瞰,汕头新区城在绿中。

  580多个公园广场打造“汕头绿”

  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汕头,年平均气温大概21.5℃,雨量充沛,适宜栽种的植物品种较多。相比北方城市,汕头公园绿地的植物品种更加丰富,可以选择遮阴、观叶、落叶、开花、香花等观赏性的园林植物品种超过150种。

  回顾汕头的园林建设,大约经历了两次飞跃期。

  第一次飞跃是上世纪80年代成立特区之后,海滨长廊、金砂公园、中山公园馆花宫、金凤坛喷水池等城市绿色园林,都是在这一时期建设。

  第二次飞跃应从2013年算起,汕头通过实施“绿满家园”“创文强管”“美丽乡村”等活动,推进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投入使用。

  说起“绿满家园”,可谓汕头市民耳熟能详的一次全民行动。短短3年时间里,汕头共种植各类树木约1100万株,新建改建绿地面积约4500万平方米;改造建设林荫路10条。全市开展义务植树582.65万人次,植树1225.69万株,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绿化景观效果。

  而在“创文强管”行动开展以来,汕头新建、改建的公园广场多达580多个,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市民群众休闲游乐的好去处。中心城区以时代广场、开放广场为代表的众多公园广场改造、建设,更是让公众赞不绝口,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从深山高速海湾大桥进入汕头,满眼绿色。

  “一路一树”提升绿化档次

  “汕头绿”的形成,离不开城绿部门的种植布局和用心耕耘。近日,汕头市城绿中心召开了“树种科学化选择及精细化管理”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进行了专业讨论。

  而这正是近年来汕头探索打造“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景”的园林建设工作之一。

  金砂路与金环路交界处的社区公园,是城市中的一抹绿。

  近年来,汕头市城绿中心花大力气在“绿化、花化、彩化、美化”上下工夫,在市区主要干道种植不同风格、不同季节开花的观花植物,营造清新怡人的街头绿化美景。同时,按照“以彩换绿”的工作思路,通过植物造景手法,增量提质,增花添彩,增设绿地亮化工程,提升城市绿化档次,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城市新名片。

  中泰立交桥上的三角梅开得红颜,犹如一条天然的红色防护栏。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一树”的概念是根据市区道路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园林树种,让行道树更加整齐统一,更加科学美观,更加规范有序。而选择树种的原则主要有五个方面,包括适生性、抗风性、抗污染性、抗病害性、观赏性。

  据了解,目前汕头道路上的树种有70多种,每条道路种植的树木各有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和样貌。这些多姿多彩的路树除了提升景观,还有阻滞粉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遮阴降温、涵养水土等功能。

  此外,汕头还按照“一核、两带、八环”的规划,推进城市绿道网建设,包括串接牛田洋湿地、人民广场、石炮台公园、蓝水星公园、礐石风景区等节点长约93公里的内海湾核心廊道。

经过改造升级,新津河沿岸增加了不少“绿色元素”。

  经过改造升级,新津河沿岸增加了不少“绿色元素”。

历史悠久的汕头中山公园,为老市区定下了主色调。

  历史悠久的汕头中山公园,为老市区定下了主色调。

汕头中山公园精致的景观,是“汕头绿”的缩影。

  汕头中山公园精致的景观,是“汕头绿”的缩影。

时代广场和开放广场是汕头广场最大的一片“绿洲”。

  时代广场和开放广场是汕头广场最大的一片“绿洲”。

位处汕头“门户”的海湾湿地公园,总面积7.4公顷。

  位处汕头“门户”的海湾湿地公园,总面积7.4公顷。

在创文强管中新建成的开放广场,与周边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在创文强管中新建成的开放广场,与周边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在创文强管中新建成的开放广场,与周边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在创文强管中新建成的开放广场,与周边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