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丹霞山发现植物新种“丹霞山天葵”

       近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专家吴磊老师的团队在广东丹霞山的植物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将在该区域发现的一种天葵属植物确认为新种,并将其正式命名为丹霞山天葵(Semiaquilegia danxiashanensis L. Wu, J. J. Zhou, Q. Zhang & W. S. Deng)。 

       据了解,丹霞山天葵是丹霞山科普志愿者邓伟胜(植物爱好者)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丹霞山考察学习时发现的,此前植物达人一直误以为这种植物是蕨叶人字果。之后,该志愿者将拍摄照片发送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专家团队进行鉴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丹霞山管委会的积极配合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有关专家多次深入丹霞山实地考察并收集标本和分子材料。最终,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确定该种植物为尚未描述的新物种。目前,该新种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以题目为《Semiaquilegia danxiashanensis (Ranuncul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Danxia Shan in Guangdong, southern China》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Phytotaxa》。 

       该研究团队表示,丹霞山天葵形态特征十分特别,花部特征尤其是花瓣形状与已报道的天葵属(属于毛茛科)植物差别较大,更接近人字果属(属于毛茛科),但是果实特征和分子系统学证据均支持其为天葵属植物。该种是天葵属和人字果属植物的杂交种吗?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该种的发现使得天葵属和人字果属及其近缘属的关系需要重新被探讨,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目前,该种仅发现于广东丹霞山部分崖壁上,十分稀少,植株高度可达30厘米,下面有个根状茎长可达3厘米,粗2厘米,黑褐色至褐色,密生多数黄褐色的须根,茎1-5条,初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后近无毛,花小,花萼白色,椭圆形或倒卵形,花瓣金黄色,下部具有长爪,有如棒棒糖,果实为蒴果,具有2-4个分离小囊。 
       近年来,丹霞山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普查工作,并与国内各大知名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持续开展多项生物资源普查研究相关工作,并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发现动植物新种,使得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资源倍受瞩目。如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彭华柿和丹霞山天葵等等。不仅提升了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价值的重要性和丰富度,让世人更加关注丹霞山的保护和研究,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作出贡献。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