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打造中心城区优质生活圈

  早上,到附近的大小公园内晨练,吸一口“禅城绿”带来的新鲜空气;中午,漫步在周边的河涌,感受岭南水乡的小桥流水风情;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走进禅城的历史文化街区,感受老城街巷的历史沉淀,聆听那些远去的岁月故事。

  这是许多禅城人的生活日常,也正是禅城区城市环境不断改变的鲜活写照。

  从推进森林进城,到改造提升城市河涌,再到活化改造历史街区,过去几年,禅城立足佛山中心城区特点,推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人文空间。由此,一个可以服务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生活圈正在成型。

   向城市要绿地,每年新增2.5个亚艺公园

  10月19日,2019年佛山(禅城)陶艺建陶设计周在中国陶谷大雾岗森林公园开幕。大雾岗森林公园绿意簇拥、环境优美,给参与活动的嘉宾和市民留下深刻印象。

  早在设计周开幕之前,大雾岗森林公园就已经凭借出众的“颜值”成为本地“探绿”打卡新热点。沿石阶小路,游客可以抵达山顶制高点,也就是宝峰塔坐落之处,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饱览城市美景,感受“塔峰夕照”的壮丽。“这里以前不过是一座荒草丛生的山岗,人迹罕至。”家住附近的陈栩喜欢每天步行到公园里晨练,“家门口就有这么一个大公园,这个福利太好了”。

  

大雾岗森林公园内的宝峰塔,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饱览城市美景,感受“塔峰夕照”的壮丽。

  大雾岗森林公园内的宝峰塔,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饱览城市美景,感受“塔峰夕照”的壮丽。/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王借岗森林公园的变化与大雾岗森林公园如出一辙。在王借岗森林公园,站在高处眺望,西临东平河、北靠汾江河,湖水静谧、绿树苍翠,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几年前的王借岗还是一片泥路崎岖、蚊虫乱飞之地。

  作为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上海人夏南松博士在禅城攻关生物医药研发。闲时,他喜欢和亲友到王借岗森林公园散步。他说:“禅城能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打造出这么多‘城市森林’,很难得!”

  王借岗、大雾岗森林公园的蝶变,是禅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推进城市森林和绿地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核心区的缩影。数据显示,过去5年,禅城年均新增公园绿地达100万平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2.5个亚艺公园。

  从森林进城,到林园相融,不断增长的“禅城绿”背后,是禅城改变传统城市发展观念,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禅城在现有城市空间里辗转腾挪、见缝插针,打破客观空间局限,全方位、最大化挖掘城市绿色潜力。

  “每一次拆旧建绿、兴建公园,意味着千万元乃至亿元投入,成本非常高。”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李长洪说,禅城绝大多数区域属于高度建成区,为了实现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不惜拆旧复绿,向“三旧”改造要生态文明空间、要优质生活空间,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以王借岗森林公园为例,这座规划面积超千亩的地标式森林公园,有820亩面积是来自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搬迁企业达147家。

  向河涌要绿水,3年整治33条河涌约26公里

  清晨,住在莲塘竹基街村屋的陈源打开窗户,感受从家门前河涌吹来的阵阵微风。南北二涌的风景推窗即见,涌边的绿意扑面而来。水道两旁,石桥、水埠头和公园栈道错落分布,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这在三年前根本想象不到。”陈叔指着涌边一隅回忆起往日的情景:村内绵延千米的岸线,几年前还是黑臭水体,垃圾成山,满布简陋违建,“每次路过都不愿多停留一下”。

  不仅是南北二涌,这样的“脱胎换骨”,禅城区内各大河涌都在上演。从2016年至今,禅城已完成河涌整治33条,整治岸线约25.83公里,先后打造出20条集排涝、截污、景观、休闲于一体的亮点河涌。

  今年3月,佛山市2018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成绩出炉,禅城区以总分95.32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居首。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再到美景浮现,各处河涌争先重塑水生态,美好的水环境让周边居民幸福感不断上升。

  事实上,禅城区人口密集,产业繁荣,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支撑禅城在治水中屡有突破的,正是机制、技术等全方位的创新求变。

  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省级示范点,2017年9月,禅城首先在九江基涌萌发“吃葡萄”网格治水法,大小河涌的“葡萄梗”旁,污染源“葡萄”被划分为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按社会治理网格进行人员配置,负责网格监督与巡查,同时对接各级河长,协助河长履职。

  与之配合的是,禅城区密集制定《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等各种细化制度、方案,通过制度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落实工作、责任到人。

  经过整治的鄱阳环村涌如今水清岸绿。/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摄

  以水为脉,禅城多个河涌社区展露新姿——丰收涌原是穿城而过的黑臭明渠,如今水清景美,沿涌而建的祖庙丰收街已成为充满活力的双创社区;屈龙角涌旧貌换新颜,石雕栏杆、仿古路灯、岭南特色廊架随潺潺绿水一路绵延;鄱阳涌整治后焕然一新,变成旁边新产业社区招工招租的“加分项”……

  向老街要活力,8大历史文化古建筑全新亮相

  如果说,不断增长的“禅城绿”、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涌,代表禅城的“颜值”,那么岭南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老街小巷,就是禅城的“魂”。这也是禅城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气质。

  今年国庆期间,复建的琼花会馆、陈华顺故居、升平堂、汾宁古道、忠义乡牌坊、居安里、岭南特色骑楼老街、岭南水岸商街等佛山八大历史文化古建筑首次公开亮相。

  富有岭南文化印记的特色建筑,不断传递着城市文化“活的记忆”。

  在历史底蕴深厚的沙塘社区,莲花巷16号民居的微改造即将完工。民居外表与社区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改动,走进里面则别有洞天:一番精心改造让屋内环境变得舒适,处处彰显岭南文化气息。

  如果说大街区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内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在生源大街12号老屋生活近20年,莺岗社区居民周小姐说,近半年来,家门口的老街发生了不少变化。昔日,蜘蛛网一般乱挂的电线、生锈铁皮屋檐、随意晾晒的衣服,让窄巷里抬头风景变成“一线天”。现在,乱象都得到了规整。巷道两旁发霉斑驳的砖屋墙漆得到清理,部分公共围墙被改造成文化墙、装上灰塑屋檐,更显“气质”。

  莺岗社区里的新气象,得益于禅城去年启动的内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2018年,禅城将8个片区和3条道路纳入第一批内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计划,延伸城市升级成果,首批试点拟于年内验收。

  这一工程蕴藏两层深意:一是留住市民,造福市民,让市民分享城市发展成果;二是发掘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精品,留住城市的“魂”。上海、北京的弄堂胡同乃至欧洲的风情小巷,都成为禅城内街小巷对标的对象。

  数读:禅城建设优质生活圈

  公园绿地

  2019年前三季度,绿化覆盖率达41.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3平方米。先后推进王借岗森林公园、大雾岗森林公园、半月岛湿地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

  河涌整治

  2016年起至今,整治河涌33条,整治岸线约25.83公里。先后打造出丰收涌、同济涌、南浦涌等20条亮点河涌。

  学校建设

  2016年以来,禅城区新建成佛山四中新校区、环湖小学东校区等一批优质学校,新增学位超过1.7万个,目前禅城区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学位总量约18万个(不含市直学校)。

  医疗卫生

  2019年6月与2014年末对比,禅城区医疗机构数(不含市直医院)从224家增加至301家,增幅为34.38%;床位数从2876张增加到4544张,增幅为58%。

  2016年起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4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改造,基本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

  2018年~2021年公立医院强基创优项目区镇两级财政用于基础建设和医疗设备投入共计2.2亿元。

  聚焦:拆旧建绿打造城市绿肺

  五年前,王借岗只是其貌不扬的小山坳,张槎片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2015年,禅城规划建设70万平方米的王借岗森林公园。

  “这一规划正好填补了该区域的生态短板。”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李长洪说,2015年底,在王借岗纯自然地貌基础上实施的园建、绿建一期工程完成后,公园周边800多亩低矮旧厂房的拆旧复绿便成为重点。

  “原先村级工业园内有许多企业,这些企业要关停,必然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禅城区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推动前期工作。当时相关负责部门为农村土地生态修复制定专项办法,对主动改造并符合条件的村予以奖励,以软的奖励代替硬的强制改造。

  企业的积极配合成为了拆迁顺利的重要因素。据悉,规划建设用地超1000亩的王借岗森林公园共征收土地约820亩,搬迁企业达147家,拆除地上建(构)筑物面积约15.5万平方米。

  王借岗森林公园共分三期分标段立项实施各功能区。目前,园区一期已免费对外开放,二期二标段火山公园部分也已开工建设,工程将以佛山文化为基底,突显火山遗址主题特色。未来,禅城还将结合海绵城市等理念,推动王借岗森林公园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王借岗将真正成为的城市“绿肺”。

  观点:精品工程彰显禅城内功

  无论站在营商环境的宏观维度,还是还原到具体而微的个体、企业,城市环境都是衡量一个地方竞争力最直观、最鲜明的指标。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质生活圈,提高佛山城市环境对创新创业人群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吸引力——这是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该有的担当。

  从这几年触目可及的变化来看,禅城确实也担得起这份担当。不过,相比旧貌换新颜,禅城在打造城市环境中的内在改变,更加值得关注。

  一是以大手笔、大气魄建设城市环境精品工程。作为佛山老城区所在地,禅城的城市环境工程,成本更大、阻力更强,但饶是如此,禅城依然推进一批大型工程,这样的手笔和气魄背后,正是禅城以城市现代化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逻辑的践行和坚守。

  二是以新理念、新观念推进“三旧改造”、城市更新。从王借岗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的建设可以看到,禅城通过拆旧建绿,腾挪出极为难得的生态空间,用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三是立足中心城区特点,在方法路径上屡有突破。禅城河涌治理的“吃葡萄”战法,网格化治污,就是禅城根据自身城市人口密集、产业极为繁荣、治水欠账较多等特点,打破“九龙治水”的弊端,形成既有自身特色,又可复制借鉴的新方法、新路径。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