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路、水系等带状通道为骨架构建生态林网,连接各山体、公园和绿点,形成“三廊、四区、多点”的森林小镇建设总体布局。这是近日出台的《东莞市森林小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宏伟蓝图。东莞市至今有8个镇获评省森林小镇,根据这个蓝图,到2025年所有镇街达到省森林小镇要求,市民可沿着绿色“骨架”,去赏绿观鸟,享受“世外桃源”美景。
三廊:水、陆、山三个体系
东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三廊包括水系生态廊道、道路生态廊道、山体生态廊道。
水系生态廊道是以珠江口、狮子洋、东江水系为骨架,通过恢复湿地和建设沿岸绿带,形成完整的绿色水系廊道,串联各森林小镇旅游资源。
与此同时,通过森林小镇建设,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将“水域、海岸、丘陵、入海口”有机结合,建立集“点(湿地公园)、线(自然水道)、面(沿海)”为一体的东莞市水鸟生态廊道,为水鸟在东莞境内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境。
道路生态廊道是指在各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上,重点开展绿化断点补植增绿,在树种配置上实行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花草地被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富有层次的景观视觉效果。
山体生态廊道是城市的生态屏障,东莞主要山体包括黄旗山、水濂山、黄公山、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南门山、大王山等。依托各山脉、山系营建市域森林步道,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将东莞森林步道打造成串联山区森林小镇的纽带。
四区:旅游休闲度假区
东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区包括中南部城市休闲宜居中心区、东南部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区、西北部岭南水乡风情休闲区、东北部岭南古村落文化体验区。
中南部城市休闲宜居中心区:依托大岭山森林公园、同沙生态公园、松山湖等良好的自然生态格局,以东城、莞城、南城、寮步、厚街、大岭山、松山湖、虎门、长安为城市休闲中心范围,以建设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为主,打造中央商务休闲区、生态型城市会客厅、海湾新区旅游的集散中心、滨海景观休闲带,以及环珠江口湾区一流滨海宜居旅游目的地。
东南部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区:东南部为东莞重要山体生态屏障,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公园密布,范围包括大朗、黄江、常平、谢岗、樟木头、塘厦、清溪和凤岗等镇。依托现有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统筹开发银瓶山、宝山、红花油茶等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地,打造高端的珠三角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西北部岭南水乡风情休闲区:统筹发展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包括石碣、高埗、中堂、望牛墩、万江、道滘、洪梅、麻涌、沙田等镇(街道)。重点整合水乡地区旅游特色资源,打造“岭南第一水乡”的形象品牌。
东北部岭南古村落文化体验区:以北部东江流域为纽带和古村落人文体验为特色,统筹横沥、东坑、企石、桥头、茶山和石排等镇整体资源,打造“岭南一流古村落旅游目的地”。
多点:提高休闲场所数量
“多点”主要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园等生态旅游场所,以及散布在各镇(街道)的各类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小游园、古树园等休闲游憩场所。规划期通过实施小山小湖社区公园建设、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森林人家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绿美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建设工程,着力提高东莞市生态旅游场所和休闲游憩场所的数量。
【阅读延伸】
逾130公里长的森林步道“串联”各森林公园
《东莞市森林小镇总体规划》提出,各相关镇要以森林步道作为森林小镇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东莞市域森林步道建设。规划期内,建设串联黄旗山森林公园——同沙生态公园——水濂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灯心塘自然保护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巍峨山森林公园——广东大屏嶂森林公园——碧湖森林公园——南门山森林公园——山水天地森林公园——亚公山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观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广东宝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步道,打通联系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步道。到规划期末,东莞森林步道总长不低于130公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