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肇庆,依旧绿意盎然。宫粉紫荆绽放于星湖碧道,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林木葱郁,西江河岸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绿水青山尽展山、湖、城、江之美。绿色美景是大自然赐予肇庆的瑰宝,绿色是肇庆城市发展的最大底色。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肇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创文工作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融合,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最美生态绿洲。
天更蓝 水更清
肇庆市森林覆盖率达70.84%,是天然“绿肺”;鼎湖山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2.5万个/立方厘米;西江、北江肇庆段水质稳定达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为保护这些绿色资源,肇庆市近年来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下重拳对羚山涌、石咀涌、新窦涌等多条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共排查治理北岭山违法用水和星湖周边141个污染源,推动星湖水质和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蓝天保卫战也成效明显。据了解,2018年肇庆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在珠三角排第5。从2013年到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52天增加到305天,“一级优”天数从71天增加到126天,实现“零”重度污染。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更是六次入围全国20强,显示了肇庆市大气质量稳定改善。
城市更绿更靓
在天更蓝、水更清的同时,肇庆市民身边的绿色也多了起来。近年来,肇庆市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十三五”以来共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59个,面积38953公顷,累计植树2090.25万株。同时肇庆市通过稳步推进城市公园、城郊森林公园等各类公园及城郊绿道、生态廊道建设,先后建成牌坊公园、砚阳湖文化艺术公园等48个城区公园,北岭山森林公园、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等82个城郊森林公园和11个湿地公园,极大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2019年,肇庆市城区绿地率达38.17%,绿化覆盖率达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35平方米。
“从肇庆新区开车到端州,一路上两边都可以看到各种绿化花基,晚上在家附近散步,遇到街头小景也会觉得很舒服。”在肇庆新区上班的市民梁先生说。
在去年的创文“八大整治提升行动”基础上,肇庆端州、鼎湖、高要区充分利用具备城市景观优化提升条件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和城市开发空间节点,建设具有绿化、时花以及休闲设施的街头小景,不仅扮靓美化了城市,还进一步开发利用了城市空间。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完成86个街头小景建设工程的改造提升,推动城市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彩化,提升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生活品质。
市民生活更环保
在宋城墙下,市民陈女士说,以前自己每天都是开车去上班,而现在不急的话她都会选择乘坐公交,因为更加绿色环保。“肇庆的空气质量变好了,自己也觉得有责任为保护这样的空气出一分力。”她说。
市民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源于近年来肇庆市广泛开展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在持续的创文工作中,肇庆市通过开展多层次、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环境保护参与度,营造全民爱护自然环境、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中,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城管局、创文办等多个部门(单位)通过深入学校、社区、企业派发环保倡议书、调查问卷、环保宣传手册,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广泛进行环保宣传,开展垃圾分类普及、绿色低碳出行、绿色环保跑、地球熄灯一小时、小手拉大手等新颖的环保宣教活动,极大提升了公众环境保护参与度,推动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
“在学校,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人走关灯,不浪费水电,大家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节能环保理念。以前我会经常点外卖,后来参加了一些环保志愿活动,了解到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对环境的破坏,慢慢地我就很少再去点外卖了。”肇庆学院的温同学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