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入围2020公益保护地名录

  日前,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对公益保护地名录进行更新,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入围2020公益保护地名录。同时在刚刚结束的2020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华侨城湿地的“让孩子看见自然”项目被评选为优秀示范项目。

  作为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央企,华侨城多年来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始终坚持对自然与生态的保护与尊重,倡导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自然教育,举办环保公益活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华侨城湿地,便是华侨城集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剪影。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多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地球之肾”之誉。

  地处深圳繁华中心区的华侨城湿地,曾是深圳湾海岸线的一部分,保留了填海前的一段红树林湿地,这里也是国际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之一,拥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为了保护好珍稀生态资源,华侨城集团于2007年起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接管这片湿地,秉承“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历时5年,耗资逾2亿元对湿地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持续性提升,并每年投入逾800万元运营成本,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

  经过长期精心规划和管理,深圳华侨城湿地已记录昆虫近200种,鸟类超过170种,总体记录动植物超过800种。得益于悉心运营,深圳华侨城湿地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全国面积最小、深圳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开创了“政府托管、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

  为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的完整性、自然性,深圳华侨城湿地自2012年营运以来,采取类似保护区的管理,实行“预约进入,免费开放”,保证湿地的公共开放性、公益性。

  2014年1月,华侨城湿地成立了全国首家自然学校,秉承“一间教室、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一套教材”的“三个一”运营模式,携手环保志愿教师以湿地的自然资源、环境设施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的受众、不同季节研发出包括红树课程、自然fun课程、小鸟课堂、小小探险家、零废弃等33个教育系列、106个教育方案,并常年举办国际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等重要环境纪念日活动,引导公众走进自然,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

  截至2020年3月,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已累计开展教育活动4000多次,包括志愿教师及义工培训、生态导览及自然教育主题活动,自然学校教育参与人数已超10万人次。

  同时,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还与众多公益组织进行联动,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湿地保护。5年来,自然学校培育了近500位环保志愿教师,还吸引了深圳狮子会69支志愿服务队、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阳光益行”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及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的助力,影响受众超过百万人。得益于自然学校的悉心运营,华侨城湿地现已成为深圳市民提供学习、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平台。2019年,华侨城湿地获得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总校授予全国第一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两山论”的践行者,华侨城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纵深助力,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