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观鸟协会在平沙发现鸟类新纪录,发现三只短嘴豆雁。
据了解,短嘴豆雁是由豆雁(Anser fabalis)亚种提升为种。短嘴豆雁体色麻褐,与豆雁(80厘米)相近,但体型(75厘米)较小。喙较短,下喙基部较厚,喙灰黑色但次端斑橘黄色,颈较短粗,额头弓形较明显,脚为橘黄色。短嘴豆雁在珠海属于冬候鸟,根据《广东省的鸟类及考察历程》,广东省最早记录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绝大部分南下到鄱阳湖越冬,很少飞到广东。
本次雁落平沙,表明平沙处于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上。除了短嘴豆雁,珠海市观鸟协会在平沙已经记录到野生鸟类100余种。
11月11日-13日,珠海市观鸟协会会员卢志荣在平沙连续三天观察到3只像鹅的大鸟在飞翔,11月13日,它们停在一片干涸的藕塘后,卢志荣拍摄到清晰的照片,认为是大雁,立即报告给该会会长郭竣工。
从照片看,这三只鸟的体型较大,灰黑色喙较短粗,次端斑橘黄色,经该会鸟类调查部初步鉴定,这是短嘴豆雁的特征,但不能排除圈养的可能性。为核实信息,11月14日,珠海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张福庆和志愿者柯竹赶往平沙,在平沙的一处藕塘里看到它们在栖息和觅食。通过观察和拍摄大量照片和视频,这三只大雁的飞羽完整,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觅食过程中,始终有一只大雁保持警惕的“放哨”状态,一旦发现有人或者猛禽靠近,它们就一齐飞翔,在天空盘旋数圈,然后再降落下来,与人和猛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种状况符合野生大雁的特性。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结合形态特征,查阅相关资料(《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鸟类图鉴》)比对,该鸟体型较大,灰黑色喙较短粗,次端斑橘黄色,鉴定为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隶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Scolopacidae,雁属Anser。
经检索相关文献和中国观鸟中心记录,该鸟种在珠海市未有报道,为珠海市鸟类新纪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