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碧,柳绿花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们用心呵护的结果。在夏茅村,近300岁的香芒古树呈现了几十年未见的枝繁叶茂、花开灿烂、硕果盈盈景象;在石井河畔,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经过大力治理,重现出水草丰茂、鱼翔浅底、候鸟来栖的情景;在105国道,杂乱的违建已被拆除,建筑立面整饰及绿化景观带打造工程正一步步铺开,新貌焕发……
眼前所见的这一幅幅美丽生态图景,是白云人默默埋首经营多年而得。白云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全方位扮靓城市形象,从“一片美”走向“全域美”,让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夏茅香芒迎来丰收采摘
百年古树焕新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日前,夏茅近300岁的香芒古树上,结满了宛如颗颗碧玉的果实,银稔香飘。从古树繁花再现到果实缀满枝头,百年古树见证着夏茅这个古村落的村居环境变化:绿荫下,居民健身、下棋、跳舞,悠闲自得;风水塘,碧水清莹澄澈,亲水碧道蜿蜒前伸;街道上,路面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
香芒古树今年开花的盛景
这一幕,缘于白云湖街夏茅联社联系专家学者,确定香芒古树的保护方案;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对香芒古树周边环境进行改善。夏茅人全力守护着香芒古树,并在全域环境不断整治提升中,打造出了一张绿色生态环境名片。而这也是白云全面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真实写照。
水质变清的远不止夏茅村的风水塘。为保卫碧水,白云区大力整治黑臭水体,拆除临河违建,减少污染源。如今,纳入国家城市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31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石井河、新市涌、沙坑涌、白海面涌、泥坑涌等一批过去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已达到V类或以上水质。石井河上白鹭飞,跃进河边悠然垂钓者众,大源村的孩子在沙坑涌戏水捉虾……随着水质的改善,白云区多条河涌呈现出水草丰茂、鱼翔浅底、候鸟来栖的景象。
石井河上白鹭飞翔
为了更好地减少源头污染,白云区持续向“散乱污”场所发起攻坚战。近几年来,白云区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5.4万余家,整治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首位。强力整治后,有效改善了白云生态环境,白云人最直观的感受是水更清、天更蓝了。2020年,全区空气PM2.5、PM10、NO2浓度等指标均达到市的考核要求,污染物浓度同比大幅下降,优良天数超300天。
碧水蓝天并非终点,还要让这一汪碧水成为群众眼中的风景。在环境整治的久久为功中,如今的白云处处是景:河道两侧成为了生态绿地,休闲步道、骑行绿道蜿蜒曲折,口袋公园成为村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洁净的河湖变成了靓丽风景。
居民在沙坑涌大源支流段碧道散步
全域绿化美化,建设城市生态廊道
建筑立面的格栅线条或棕或白,简约美观;花草苗木点缀绿化景观带,格外清新……近期驱车经过105国道的人,会惊喜地发现国道沿线变美了,从永泰商务中心至太和镇,全长11.6公里道路建设与绿化美化同步推进,昔日杂乱的窘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极具现代商务气息的宜居景观。
105国道沿线鹤龙段两旁建筑立面经过整饰,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主要出入口与沿线道路,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走廊。因此,不只是105国道,在白云新城、106国道、白云大道、空港大道、黄石东路、增槎路、机场周边及区属公园等重要道路及绿化节点,白云区均采用时花、花箱等多种布置形式,长年布置时花1.5万平方米以上,并定期更换,保证景观质量,做到成片布置、集中展示、重点突出,为白云留下了鲜明的色彩和印记。
白云区城市道路边怡人的绿化景观
在重要的城市公共节点,白云区也采用艺术花箱、绿墙、绿岛、花坛等多种形式,布置精品绿化节点。如昔日不起眼的白云山梅花园门岗,变身为一个绿化小公园;拆除违建商铺后的同泰路沿线,变成了高颜值的惠民景观带;白云新城、民科园、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重点片区也被大大小小的立体花坛点缀扮靓。白云区还结合原有绿化带及拆违后腾出的空间,计划新建改造50个口袋公园,并布置层次分明的绿草、鲜花及灌木、乔木等。
江夏地铁口旁边建起了口袋公园
如今行走在白云街头,可以看到,层次分明的绿化植物多了,生硬的交通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灵动缤纷的花草景观,一处处口袋公园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白云街头巷尾花木繁茂,处处见绿、步步是景。过往群众纷纷表示,环境变得越来越漂亮,大人小孩都能找到合适的休闲娱乐场地。
打造宜居社区,城市环境提档升级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清澈的水面上;风水塘中鱼儿甩着尾巴,自由嬉戏;岸边村民围坐一起聊着家长里短……如今这些画面,已成了白云社区的常态化景象。
近几年,白云区以创建容貌示范社区为突破口,主动谋划综合治理项目,不断推进政治、生态、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协同发展,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全域美丽新格局。
经过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嘉禾街科甲社区迎来大变身
在嘉禾街科甲社区,道路、建筑立面、风水塘观光碧道等焕发新颜,岭南建筑风情和家塾传统文化交织碰撞,让科甲水这条有着43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老村,重新焕发出新活力;金沙街横沙社区一河两岸,绿水繁花,重塑岭南水乡宜居社区,居民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景观得到切实改善;同和街石头桥社区比学赶超,以一街之隔的白山社区为样板,融合石头桥百年历史文化,开展六大片区创建,打造充满正能量的宜居宜商精致社区……
俯瞰金沙街横沙社区形貌
2016年以来,白云区成功创建了15个市级容貌示范社区,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创建工作全市综合排名第一,同和街白山社区和嘉禾街科甲社区先后获得年度市级容貌示范社区第一名,逐步形成了“两年为周期,一年聚成效”的白云模式,为城中村、老旧社区提质改颜蹚出了一条新路。今年,白云区还将培育3个市级、24个区级品质容貌社区,以“绣花功夫”精细管理提升为标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中心,推动社区更和谐、更宜居、更美好。
同德公园厕所
不只是示范社区,白云区每年还在全区建设门店招牌达标路、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示范街,引导镇街立标杆、创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区面貌提档升级。2016年-2019年,白云区已有三元里、景泰、京溪、同和4条街道成功创建示范街,并示范和带动责任区制度在白云区稳步落实,逐步从源头上杜绝垃圾扫地出门、占道经营和乱张贴、乱涂写等城市管理问题。
新市街试点智慧垃圾分类亭
宜居生活离不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近年来,白云区投入1.37亿元,提前完成“厕所革命”,共新建和改造各类公厕519座,实现了投入最大、进度最快等“全市第一”目标;在破解“垃圾围城”困境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链条模式,推动全区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
山水林田湖草,白云正从“一片美”走向“全域美”,群众对更优质城市环境品质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云宣、周亚君、陈传科、陈丽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石建华、谭札烽、李程光、许素华、白云融媒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