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为保护“小布”,大鹏新区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

  

  潜爱大鹏志愿者记录的布氏鲸画面。

  近期在大鹏湾海域发现布氏鲸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7月2日,大鹏新区召开研究鲸豚保护有关工作专题座谈会,受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广阳委托,座谈会由新区领导吴华根主持,召集新区综合办、水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群团工作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大亚湾海事局、深圳海警局大鹏工作站、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主要负责人,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负责人,葵涌、大鹏、南澳办事处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等。

  

  大鹏新区召开研究鲸豚保护有关工作专题座谈会。

  为了做好布氏鲸的保护工作,新区当日成立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海上环境工作小组、科研和救助工作小组、宣传信息工作小组。
  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部门,开展鲸豚保护和发现工作,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加强陆海统筹和入海排污口监测,并对鲸豚保护联动提供相关保障;海上环境工作小组由海事局、渔政、港航大队等单位牵头,负责布氏鲸出没海域周边(沙鱼涌至官湖)的休闲船和渔船管理、海洋清洁等工作;科研和救助工作小组,由规资部门牵头,在出没海域有序开展科研观测平台,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建专家团队;宣传信息工作小组,由综合办牵头,进行科普宣传、科研信息和大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享。
  大鹏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守护“小布”
  6月29日,一头布氏鲸出现在大鹏湾海域,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市规自局大鹏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这与近年来新区海洋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密不可分。该局在第一时间与全国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网络成员单位之一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进行沟通交流,对布氏鲸及其所处水域情况进行分析。大鹏湾是一个水深不深的海湾,布氏鲸活动的区域正好位于盐田港往来船只航线之上。近期是休渔期,渔船活动相对较少,但由于新区旅游业发达,旅游观光船较多。鲸类易受到人类干扰,可能会造成搁浅、渔网缠绕等危险情况。
  布氏鲸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新区各部门都紧守岗位,做好相关工作。

  

  发现布氏鲸的第一天起,新区便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呼吁广大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开绕行。
  新区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大鹏湾布氏鲸出没海域的100余个入海排口和69公里海岸线进行巡查,对入海排口水质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优良,通过陆海统筹联络机制畅通涉海部门(海洋、渔政、海事、海警)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分享布氏鲸信息,与香港环境保护署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准备。

  

  向渔民发布温馨提示。

  大鹏渔政大队及时通过短信平台和微信群,告知渔船渔民注意避让,不要靠近,不要围观,已发送各类信息5000多条,并组织执法船艇到周边海域向各类船只派发书面倡议书;出动执法船艇4艘次,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劝返围观船只。
  葵涌办事处全面加强排污巡查和河道管控,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做好宣传引导,对游客驾船观鲸劝返。
  新区水务部门协调附近市水务局在建的东部海堤三期鲨鱼涌段和官湖段加强安全文明措施,通过降噪、防尘、达标排放及全封闭施工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周边海域影响。不间断开展附近官湖海堤和周边河道入海口垃圾清理,加强周边水务设施日常管理保洁;实时开展周边入海河流(葵涌河、土洋河等)和入河排水口水质检测,确保各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葵涌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落实污水全面收集处理,提升河道水质。

  

  环保组织与科研人员出海观察。

  同时,新区联系中科院深海所、广西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鲸豚类研究团队等国内专家为做好布氏鲸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并协助做好科学观察,对外开展布氏鲸相关科普知识。组织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潜爱大鹏”等环保组织做好志愿服务,共同守护这片海域。
  “小布”目前健康状况良好,但需做好风险防范

  

  潜爱大鹏志愿者记录到的布氏鲸。

  人类对鲸类了解甚少,如何做好布氏鲸的保护工作,新区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参与座谈,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廖宝林、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炳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生强等专家参与座谈会,并视频连线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总监文贤继。
  基于目前掌握信息来看,大型货轮启动和航行较慢,对它的生命不会造成威胁。近日来,很多人出海观鲸,容易发生冲撞,需要提前做好周末游客的聚集观赏的管理。“这是少见的布氏鲸近岸活动,科研机会难得,可采用吸附性的标识工具,记录布氏鲸的行为和活动轨迹。”
  曾参与2017年抹香鲸救援工作的李松海表示,布氏鲸是大范围迁徙动物,了解其活动规律尤为重要,可采用信标跟踪的方法来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新区将进一步加强布氏鲸出没海域管理
  7月3日起,大鹏新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布氏鲸出没海域的管理,请大家时刻关注大鹏新区发布的权威信息!
  究竟这头布氏鲸为什么会出现在大鹏湾?陈炳耀表示,根据此前已有记录,在香港外海曾有布氏鲸群体活动,目前暂未确定大鹏湾的布氏鲸是香港布氏鲸群体因追逐鱼群而落单进入大鹏湾。经观测,这是一条小型布氏鲸,体长8米左右,倾向于是亚成体。这头布氏鲸与北部湾布氏鲸定期性活动不同,应是偶然性行为,可能与盐田港航道停航有关。
  翟生强认为,布氏鲸出现在大鹏湾是正常的生物现象,体现了食物导向。他指出人为引导布氏鲸活动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控制人类的活动,目前来说,还是以减少干扰为主要方向。“针对后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提前形成一揽子应急预案。”
  对于如何加强布氏鲸的保护,蓝色海洋、潜爱大鹏等环保组织也有自己的看法。曾在深圳完成全国首次全海岸线海洋垃圾调查的蓝色海洋秘书长马海鹏认为,官湖附近海域有大型遗留渔网,可能会对布氏鲸产生威胁。建议在管控快艇等船只,约束观赏人员的同时,要注意清理海洋垃圾。
  潜爱大鹏秘书长王晓勇表示,建议成立鲸豚保护联动机制来统筹整个工作。可借鉴此前拯救抹香鲸的经验,使用一条大船配备相应数量的小船,成立基地,便于统筹开展科研救援工作,减少进入布氏鲸活动海域的船只。
  专家和环保组织人士均建议,长远来看,可规划大范围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项目,推动部分海域全面禁渔,以保护大型水生野生动物。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