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谱写民宿“生意经”

  盛夏酷暑,“避暑胜地”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几乎“一房难求”。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南昆山民宿遍地开花,聚集超过260家,“民宿生态园”初具雏形。精品民宿备受青睐,成为“网红打卡点”,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民宿游”,成为景区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当前,南昆山民宿及家庭旅馆以村民自投自营为主。随着消费升级,传统民宿产业面临严峻考验,本地传统民宿亟待提档升级。与此同时,外来社会力量入驻南昆山,推动民宿业态创新,“民宿+”受追捧。

  事实上,南昆山民宿也是惠州民宿产业发展的缩影。作为广东文化和旅游大市,惠州山水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各异,具备发展民宿的“天然优势”。截至2020年11月底,惠州民宿客栈达1052家。日前,记者从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惠州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拟于年内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民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民宿大市”的打造指日可待。

  

  南昆山吸引了向往“闲云野鹤、隐居田园”的都市游客 杜晓燕摄

  民宿遍地开花风格各异 成为“网红打卡点”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位于龙门县西南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半小时经济圈。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93%,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最高为每立方厘米13.6万个,有川龙瀑布、石河奇观、观音潭、神鹰石、一线天等28处奇特壮丽景点,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住宿产业火爆,成为了南昆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截至目前,南昆山较大型的度假村(酒店)、家庭旅馆、民宿、农家乐共359家,全区床位数9097个。其中,民宿及家庭旅馆262家,主要集中在下坪社区中坪尾、蕉坑以及花竹社区二坑。大多以本地开发、村民自投自营为主,属于传统的中低端民宿。而云侣堡、花溪雨云墅野奢度假酒店等精品民宿几乎都是以外来投资者运营为主体,在民宿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方面比较规范。

  

  “民宿+研学”受欢迎,孩子们在专注地观察 野鹰摄

  

  “民宿+研学”受欢迎,围绕南昆山生态资源开设夜间观察课程 昌烨摄

  南昆山诞生最早民宿原型  “民宿+”成为大势所趋

  南昆山村民自投自营民宿,形成连片发展,由来已久。可追溯至1994年,巫革锋一家在南昆山海拔最高的中坪尾居民小组建起了家庭旅馆——高山森林度假村,这是广东最早一批民宿的原型——家庭旅馆。

  高山森林度假村的出现,让中坪尾村乃至整个南昆山的居民走上致富之路。“以前人们都是打猎电鱼,买卖农产品,年轻人大多都是往外跑。”中坪尾居民小组组长邹勇强介绍,在高山森林度假村的示范带动下,中坪尾居民小组所有的居民参与旅游相关产业。目前当地共有16户家庭打造家庭旅馆,能提供300余个床位,村民收入大幅提升。2019年中坪尾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惠州市唯一入围的村(居),全省共有十个。

  近年来,人们更是惊喜地发现,中坪尾民宿有了新变化:爱树、你好南昆自然学校等特色精品民宿不断增加。事实上,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更注重旅游品质,对旅游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偏向于体验式消费。尤其是去年疫情以来,多方社会力量进驻南昆山,进行投资、运营、管理,同时进行跨界融合、业态创新,由“住+N”的功能复合向“民宿+”的混业融合发展转型,出现了不少研学型民宿、亲子型民宿、康养型民宿、艺术型民宿等,推动民宿产业特色高品质发展。

  惠州本土知名旅游文化企业惠州爱树文旅公司通过“村、居、企”三方合作模式,投资千万元打造成爱树·南昆秘境高端民宿。该民宿保留了原高山别墅建筑大体风貌,遵循环保低耗原则,将现代设计理念融汇其中。藏于其中的树屋,于湖边两两而立或在山涧三排成形。不同空间的树屋,对应着不一样的山野景观。湖边树屋一揽湖景。自去年建成运营后,客房预约几乎都是爆满。

  高端民宿一房难求,甚至“越贵越火”,而较为传统的低端民宿同质化竞争,迎来严峻考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当地村民仍缺少积极性。据从业十年的民宿老板透露,目前南昆山民宿产业最大的发展障碍就是村民的思维固化;传统民宿缺乏特色,但本地村民“固步自封”,不愿投入转型升级:“甚至有的民宿门前环境要依靠政府来改造,长此以往,势必被市场淘汰!”

  打造特色主题示范村 统一管理促百花齐放

  在政策保障方面,近年来,南昆山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龙门出台《关于支持南昆山旅游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计划从2020至2022年,用3年时间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政策保障,提升和完善环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无疑,南昆山民宿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南昆山管委会主任旋志豪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将聚焦解决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将全力推动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整体旅游形象。同时,为了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秩序,规范房屋外立面,预留旅游配套设施用地,编制完成了《南昆山四个社区十九个居民小组规划》,为景区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地以乡村振兴为支点,全力撬动乡村旅游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对民宿产业进行投资、运营、管理,引入整村授信模式强化金融资金服务力度,群策群力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二坑”“中坪尾”特色民宿村,助推民宿产业开花结果。

  

  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住宿十字水生态度假村二期全景 南昆山管委会供图

  南昆山或成“民宿大观园”

  未来,南昆山民宿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吴志才认为,南昆山作为广东省民宿发展的先行区,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目前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有居住缺配套,旅游配套设施和产品缺乏;有数量缺品质,产品、服务以及营销需加强;有聚集缺环境,民宿集聚区整体风貌环境及配套旅游系统相对滞后。他表示:“整个民宿风貌带以及环境提升,应该作为未来的重点工作!”

  现阶段,南昆山“民宿生态园”处于1.0版本“+民宿”,即南昆山+民宿,即将上升到2.0版本“民宿+”,民宿成为核心吸引力。最终实现3.0版本“+民宿+”,民宿将成为一个平台,连通南昆山与外部市场,形成完整的民宿产业链。

  对于民宿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他认为首先是集聚化,民宿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其次是品质化,核心竞争力产品与服务不断提升;最后是品牌化,民宿成为南昆山重要的品牌之一。“人们到南昆山就是要住南昆山民宿!”他预测,未来南昆山的三大IP将是南昆山、生态森林和民宿体验。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泳池温泉,吸引不少游客打卡 南昆山管委会供图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