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新记录种——食蟹獴,该记录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附录Ⅲ物种。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该保护区的研究范围,体现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化。
“它是群体行动的,虽然只拍到了一只食蟹獴,但是它附近肯定还有其他的食蟹獴在活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科长陈志红介绍道,食蟹獴常常雌雄相伴或带幼仔外出活动,觅食时亦相距不远,有互相救助的习性。
据悉,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7年成立,位于广东南雄市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由“青嶂山”和“小流坑”两部分组成。总面积7874公顷。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指导下,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了野生动物监测,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保护区范围内通过公里网格方式布设了40台相机。经初步统计,红外相机数据记录了11种哺乳类,13种鸟类,共24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分别为水鹿、豹猫、斑林狸三种兽类和白鹇、鸮、鹰、白眉山鹧鸪四种鸟类。
“我们就是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推进学校、进社区,实行社区共管。在爱鸟周、爱鸟日,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日等主题日进行广泛的宣传、多节点宣传。再一个我们加大巡护,我们每个巡护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区,每天都要实行打卡记录。”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科长郭绪兵说道,通过系列的保护宣传和强化巡护,近年来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南雄市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通过多渠道密集宣传、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等方式,打击震慑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快速增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