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迷航”绿海龟身体已无大碍

  获救近一个月,那只“迷航”南沙的绿海龟现状如何?5月24日,位于天河区龙洞的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传来了绿海龟救助的最新消息。这只海龟自5月1日被相关单位送至基地后,经过三周的救助,目前已能正常游动与进食,肠道炎症基本治愈。

  不过,这只海龟的救助远未结束。据观察,海龟的右前肢活动仍存在困难。保护基地方面表示,该海龟的救助或将持续数月。海龟为何深入淡水水域?有专家认为该海龟或曾经生活在人工养殖的环境内,不排除其遭到了非法驯养者遗弃的可能性。

  深入河道被发现50斤重海龟仍“未成年”

  4月29日,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反映,称在榄核河段绿村家裕街发现一只爬上河滩的海龟。由于当地没有海水物种救助专业资源,南沙区农业局于5月1日下午将这只海龟送到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跟进处理。该基地位于天河区龙洞凤凰山中,周边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而海龟的“病房”,在基地内的救助大棚内。据广州市林业生物防治检疫和渔业保护区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辨别这只海龟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体重约25公斤,是一只未成年个体。

  “我们当时对该海龟进行检查时发现,这只海龟的背甲粗糙,并生长有藻类,右前肢划水不灵活,自我调节浮沉状态稍有困难。”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相关专家的会诊,这只绿海龟的呼吸道和肠道有轻度感染,右前肢可能存在拉伤。此外,保护基地在救助初期投喂了天然饵料后,该海龟拒绝进食。

     在现场,这只绿海龟被安置在一个正方形的海水池中,池中的海水泛着土黄色。这是由于保护基地采用黄粉对海龟进行了药浴。

  “为什么海龟的自主沉浮调节存在困难?就是因为它的肠炎导致肠道内有气体,无法下潜。”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周后,海龟得以自主调节沉浮,这意味着它的肠炎基本得以治愈。

  断食半个月终开口救护观察将持续

  炎症得到控制后,海龟的拒食也是困扰基地救护人员的一大难题。“通常来说,海龟是杂食性动物,它在海里主要以大型的藻类、水母、头足类等为食。”据相关救护人员透露,救助过去了足足半个月,这只海龟丝毫没有进食的意愿,这令救护人员们十分着急。

  到了5月16日,令人欣喜的一幕终于出现了。根据保护基地提供的视频画面显示,当一把新鲜的菜叶投入到水池当中后,这只海龟缓缓游到菜叶跟前,犹豫了一会后,张口吃下一大片菜叶子。“当时我们也很激动!”有救护人员表示。这只海龟对食物有着明显的反应,无论是素食还是荤食都能正常接受。

  不过,这只海龟的右前肢不能正常活动,游泳路径也像是在“绕圈子”,与一旁的健康海龟形成了较为明显对比。对此,救护人员认为该海龟远远未达到可放归的标准,并表示会观察这只龟的生理状况并继续提供治疗。

  探秘:海龟从何而来?

  南沙榄核镇毗邻沙湾水道,系淡水和咸淡水水域,距离开阔海域的狮子洋和伶仃洋足有数十公里远。绿海龟作为常年生活在远洋的物种,为何会出现在内陆的河道当中?有专家认为,海龟出现在河道当中本身是极为罕见且不正常的现象。基地救护人员表示,海龟长时间生活于低盐度环境会使其背甲破裂、代谢紊乱,可能最终导致死亡。南沙区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曾在海龟被发现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现海龟的水域咸度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

  原广州海洋馆技术主管李建忠表示,海龟背甲粗糙,并生长有藻类,他推测该海龟的生长环境硝酸盐含量可能偏高。

  “我认为这只海龟很有可能是被人养过的。”李建忠认为,自然海域是开放的水域,硝酸盐含量不会很高,一般野生海龟的背甲相对是比较光亮的。“在封闭的水环境内,例如比较小的水池、甚至是鱼缸内,比较容易出现硝酸盐积聚,导致藻类附着在海龟的背甲上并快速生长。”

  李建忠对海龟的由来提出一个猜测:“这只海龟可能是个人或企业在未获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进行非法驯养,而当海龟出现炎症和肢体受伤,身体状况欠佳的时候,驯养者就将其遗弃在河道里。”目前全世界7种海龟在我国分布有5种,分别是绿海龟、玳瑁、红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龟,除棱皮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外,其余四种都是二级保护动物。除了绿海龟较容易见到以外,其他四种海龟越来越罕见。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