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蕉岭南磜竹海森林公园,省级毛竹产业发展基地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一条崭新的栈道在竹林中蜿蜒,连片的南药和食用菌(竹荪+大球盖菇)已在毛竹林实现规模化栽培。
蕉岭县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蕉岭南磜竹海森林公园
在南磜竹海公园,漫山遍野的毛竹郁郁葱葱,竹林下的泥土,竹荪、大球盖菇、黑鸡枞等适合在蕉岭县种植的菇类,以及黑老虎、巴戟天、白及、鸡血藤、黄花倒水莲、五指毛桃、黄精等南药,正蓄势待发,等待着号召它们出土的那一声惊雷。
在广东,有一句俚语,叫“禾秆冚珍珠”。在森林资源丰富的蕉岭县不起眼的竹林土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也能成为村民致富的“珍珠”。目前,全县的竹产品年产值约8000万元。
一个个黑白分明的“雪裙仙子”争相爬出沃土,探出黑黑圆圆的小脑袋,在接触空气后以飞快的速度生长着,不到几分钟,一个穿着蕾丝长裙的“仙子”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风拂过,洁白的竹荪一朵朵、一簇簇,在翠绿丛中摇曳“舞蹈”,煞是好看。
竹荪,“草八珍”之一,是毛竹林下经济主要食用菌产品之一,其外形独特,营养丰富,滋味鲜美。
六月适逢竹荪采摘期。早上七点,旭日初升,仅需40分钟左右,竹荪就可以从“竹荪蛋”里长出15厘米高。在蕉岭县三圳镇铁西村的竹荪生产基地内,数名工人躬下身子,经过一番搜索,将一朵朵“小伞”小心地采下,装进篮子中。工人黄阿姨说道,她是铁西村的村民,通过到基地务工,每天能收入150元,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政府+科技+企业”的形式,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
梅州市景瑜长寿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产业园实施主体企业,在三圳镇铁西村,三圳镇东岭村,长潭镇高陂村有三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竹荪鲜品10万斤,产值达200万元。“目前田头价大约30元/斤。”公司总经理徐贻宜表示,目前公司竹荪最高峰日产鲜品能达1000斤,今年预计亩产值达到5万元/年。
除了竹荪,公司还生产香菇、赤松茸、茶树菇等优质食用菌产品。该公司总经理徐贻宜表示,公司生产的食用菌是从竹屑菌包通过配比发酵、到菌包生产、试管育种等工序种植。
由于赤松茸的种植投入低、见效快,老竹、废竹即可作为原料,生长过后的培养基废料对竹林来说是很好的有机肥,两者形成很好的互补。徐贻宜希望以此为蕉岭县打造出“林下经济”双产业综合发展道路。
林下经济产品对加工依赖程度较高,初级加工农产品成本高、效益低,而精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的附加值及经济效益更高。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在建设初期就确立在加工领域下功夫,通过资金扶持让实施企业引进精深加工技术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充分挖掘毛竹林下食用菌产业前景,更好地促进毛竹产业的发展。
竹荪采摘后会马上进入冷库预冷,然后才会送到加工车间。
依托产业园建设,景瑜公司引进了智能烘干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机械化设备,日均可处理2吨食用菌鲜品,并配套300立方米冻库,延长产品的贮存保鲜期限,更好地调节市场供应。通过规模化深加工,林下食用菌增值,公司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竹林下开发种了很多菌,既能增加我们农民的收入,在家门口又能打工,一个月能有几千元,有活干大家都很高兴。”在皇佑笔林场省级毛竹产业发展基地,采用“政府+科技+企业”的形式进行建设,借力升级毛竹产业园的发展建设,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
“竹+菇”种植示范基地。
据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兰明介绍,林下种植示范基地采用“政府+科技+企业”的模式,探索建设“笋材”两用基地120亩,因地制宜建设“竹+菇”示范基地60亩、“竹+药”示范基地60亩。在竹林空隙重点发展竹荪、大球盖菇、黑鸡枞等适合在蕉岭县种植的菇类以及黑老虎、巴戟天、白及、鸡血藤、黄花倒水莲、五指毛桃、黄精等名贵药材。
该公司还将大力培育5000亩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种植竹荪、大球盖菇等林下食用菌,并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镇村发展,把满山竹林变成“聚宝盆”,助力蕉岭县乡村振兴。
据了解,大球盖菇在每年的12月进入盛产期,据估算,净利润每亩能达到2万元。
“在建好生产基地的同时,我们还成功试种了竹荪、大球盖菇和很多南药品种,希望通过发展竹下经济带动本地老百姓参与好、管理好竹山,增加他们的收入,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严兰明说。
据悉,在南磜竹海公园,已经栽种了灵芝和竹荪达40亩,今年菌类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左右。近年来,为做大做强传统优势毛竹产业,蕉岭县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积极谋划“两核一区”,即以毛竹林相对集中、地域特色明显、发展前景较好的南磜镇皇佑笔林场和竹海公园两大新型毛竹产业发展基地为核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