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开展网格化鸟类样线监测过程中,监测队员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胁绣眼鸟,这是南岭保护区首次拍摄并记录到此鸟种。至此,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种数上升到335种。
据现场监测队员回忆:“我在一个山坳口(1300米海拔)发现一群暗绿绣眼鸟在树丛里跳跃,拿相机拍了几张,发现一只两胁是红色的,当时还以为是暗绿绣眼鸟的亚成鸟。”随后,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张强鉴定,这是一只红胁绣眼鸟。
据悉,南岭保护区鸟类监测工作由保护区科研团队发起,从2015年4月延续至今,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监测队员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徒步总里程800多公里。截至2022年10月,记录鸟种201种,拍摄鸟类影像170多种,新增保护区鸟类新纪录12种。
据资料记载,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陆生候鸟、水鸟及猛禽迁徙的主要路线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强,推动绿色经济融入乡村发展,保护区原住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使得南岭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实现了保护优先和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