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来,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科研监测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扎实推进资源保护、生态监测、科学研究等融合发展。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扎实成效,生态安全得到保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谱写了自然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白溪画卷正徐徐展开。
现代科技立体管护体系助力提升综合管护水平
十年来,保护区资源管护从早期的人力巡护,发展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集林火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无死角巡查、防火瞭望塔观测、智能网格化巡护系统、科学布设防火标识与宣教相结合的立体管护体系,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系统性保护,东江源白溪森林生态系统和饮用水水源生态功能得到保障,固碳增汇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自然保护取得新成效。
▲防火瞭望塔
覆盖全区的远程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在监控中心实时掌握林区状况,林火及时预警及时处置,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林地的违法行为。利用无人机遥控监测,特别是对远程林火视频监控死角、人力巡护难以到达的区域不定期使用无人机监测,管护更全面更到位。
▲林火视频监控
▲无人机巡护
日常巡护纳入网格巡护系统,巡护线路、巡护状态、现场处置情况在指挥后台一目了然,实现了巡护数字化管理。
▲日常巡护考察
科学布设防火标识,在人流密集区、重要交通节点、生态敏感区域标准化布设防火宣教标识,禁止野外用火、严禁野外火源等口号广而告之,使森林防火意识深入人心,人人都是防火义务宣传员。
宣教工作成效明显,保护区法律法规宣传深入社区,社区居民踊跃加入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成为保护区生态义务宣传员,自然资源的保护由被动保护转化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社区宣传
以科研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科研监测成绩斐然
十年来,保护区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监测与研究成果,以科研监测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名录由726种增加至1135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由98种增加至199种,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启了新阶段。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大种群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特有植物、濒危物种大苞山茶国内最大种群,开展了该极小种群植物的保护与生物学研究,建立了监测样地,进行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研究了野外种群调查监测、扩繁培育和野外回归等一系列技术。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
完成全区野生植物本底调查,制作植物标本数千份,完成鉴定、收录维管束植物200科639属1135种。其中蕨类植物90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1038种。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兰科植物62种。
▲保护区科研团队野外科考
结合样线调查,监测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有199种,隶属25目68科,其中两栖类13种、爬行类28种、哺乳类25种、鸟类1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三有”动物138种;同时把野生动物监测扩大到紫金全域,监测到了包括穿山甲、小灵猫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大量影像资料,初步掌握了保护区周边及紫金县野生动物分布及种群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紫金县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手册
在新版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后,及时率先发布紫金县域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重点保护动物名单,编制了专题宣传册子,推动了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监测与保护工作。
▲镜头下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领角鸮
发挥新时代新媒体优势,多维度扩大生态理念宣教受众范围
保护区积极适应“互联网+政务”的新形势、新要求,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开通保护区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发布保护区科普讯息;与国内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制作、发布优质科普视频,加强保护区生态保护和自然科普教育的报道力度,扩大自然保护事业的影响力。
▲媒体拍摄记录保护区日常工作
河源日报联合制作的白溪森林秘境系列微纪录片“邂逅植物大熊猫”“香港小姐的甜蜜诱惑”“寻觅白溪隐秘角落”分别以区内重点保护动植物大苞山茶、紫纹兜兰、白鹇为主题,发布后获得了意外的热烈反响,影响广泛。
编制了《广东保护地鸟类鉴赏》《紫金常见有毒植物》《紫金植物种子100图谱》《紫金常见植物》《紫金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紫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读物用于开展自然教育,免费取阅,深受访客欢迎,一再翻印。
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新时代保护区发展
经过数年开展生态科研监测工作,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现、发表、命名植物新种两个,发现广东省植物新分布物种一个,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多篇,主编出版专著两部、副主编专著各两部,获得了省市级专业奖项三个,培养了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林业工程师3名,保护区科研团队综合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提供了人才保障。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社会对自然生态保护的关注,保护区影响日益扩大,白溪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相继分别成为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科协常委,在不同领域作为科技人员代表继续发挥作用。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河源日报推出了“美丽河源·青年说”视频栏目,李玉峰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精彩亮相,为自然代言,为生态发声。
▲李玉峰在河源日报精彩亮相
奋发前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白溪力量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不断提升白溪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白溪力量。
▲持续向社会输送绿色生态产品-紫金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