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正式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5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该方法学面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基于红树林生态保护行为,是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的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图片

  红树林被誉为“地球之肾”、海岸卫士、天然物种库,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储碳能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精神,落实《深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价值转化,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引进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专家智库,基于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数据,大量文献调研、多部门函调以及多次专家研讨会,开展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的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该方法学。

图片

  2022年5月8日,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委员会对该方法学进行了评审。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方法学紧密衔接国际趋势,结构完整、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该方法学紧密衔接自然资源部蓝碳系列技术规程,立足深圳红树林保护实际和特点,明确了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的碳计量方法以及监测程序,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为红树林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碳汇提供了规范严谨的评估指南,对碳汇等具有正外部性的生态产品有效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图片

  该方法学重点研究国家保护性质的红树林所产生的碳汇等生态价值如何计量、监测、核证,指导项目开发和市场化交易,为建立自然资源碳汇市场提供技术支持,是将无形的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依据。

  在该方法学的指导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探索碳汇权益交易、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补偿模式以及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