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峥嵘岁月的红色遗址、沧桑古朴的百年古刹、巍峨雄伟的莲花山峰、苍劲挺立的古树名木、倾泻奔腾的飞瀑流泉,旖旎热情的滨海风光……众多景点如同颗颗明珠散落在海丰大地,构成了千年古邑海丰独特的景观。如何将散落在海丰大地的风景“串珠成链”?
自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海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优越自然禀赋,打造了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将沿线景点景区、旅游小镇、传统村落、红色资源等人文生态资源进行串接、重组和整合,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向示范带沿线集聚,助推海丰发展振兴。据了解,今年“双节”期间,海丰共接待游客1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3370.1万元。
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沿途风光无限
海丰县大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和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分别位于海丰县西北部和东南部片区。大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全线长20.5公里,以莲花大道为主轴,环山绿道、观光栈道为牵引,围绕“生态康养”核心理念,突出“乡村旅游+禅茶体验+森林康养+山野休闲”四个主题,串联人文、民俗、产业等特色,形成生态康养旅游线路,沿线规划建设景区景点26处,串联覆盖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莲花山森林景观。
东南部片区的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全线约25公里,覆盖赤坑、大湖两镇9个行政村,以“滨海风情、乡村田园”为主题,规划设计“一带七片区”,通过25公里旅游公路为“带”,串联大湖镇、赤坑镇周围景点,划分不同类型七个片区,沿途拥有省级鸟类保护区、生态湿地、十里银滩等众多景点,风光无限。
从高空俯瞰两条示范带,犹如墨绿玉带,蜿蜒在苍翠峰林之间;亦如蓝色银龙,穿梭于苍茫大地之上,连接起山川湖海的诗意美景与人间烟火的热闹非凡。示范带上设计了步道、观景点和慢行道,游客服务中心,方便游客观光旅游、住宿停车。让游客在饱览无限风光之余,减少旅途舟车劳顿之苦。
沿着示范带前行,是一路看不完的风景。走进海丰,领略“十里山环休,云间露一峰”的“粤东第一峰”莲花山“雄、奇、秀、幽”特色自然景观,此处层峦叠翠,终年雨雾缭绕,状如莲花瓣盛开,被誉为“莲峰叠翠”,是海丰县古八景之首;漫步莲花山麓处古朴、祥和的温厝村,聆听苍劲挺拔的百年古树讲述斑驳时光,感受历史沧桑的变迁;置身大湖滨海湿地,红树林随风摇曳,群鸟振翅盘旋高飞,落日晚霞交相辉映,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温厝村古树公园。
红树林和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众多珍稀鸟类频频来“作客”
近年来,海丰高度重视红树林营造和修复以及湿地的保护工作。在大湖片区,实施了多个项目修复红树林,不断加强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湖湿地风光。
随着海丰红树林的修复和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众多珍稀鸟类频频前来“作客”,到处可见“沙鸥翔集”。鸟类监测显示,海丰县鸟类种群数量逐年呈稳定上升趋势,鸟类物种从初建保护区时的72种,到目前的257种;国际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从2004年首次发现的27只,到2023年的423只。2019年,大湖滨海湿地被评为“广东十佳观鸟胜地”。
大湖湿地公园“沙鸥翔集”。
海丰是一座约1700年历史的古城,其三面环山,南临大海,北倚雄奇神秘的莲花山脉,境内山峦起伏,微丘连绵不绝;黄江穿城而过,丽江与大液河合襟环抱海丰大地,最终南汇入海。优异的气候禀赋和山水相连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海丰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气候景观。海丰县风景众多,景色如画,气候舒适,是“中国水鸟之乡”“国际重要湿地”“广东省林业生态县”,被誉为“鱼米之乡”,堪称“红色文化之城,绿色度假天堂,蓝色滨海圣地”。
林下经济遍地生“金”,产业发展助民增收
海丰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在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也让老区人民得到了实惠,找到了出路,看到了希望。借助示范带建设之“东风”,沿途各地村落、景区、农家乐都如火如荼;林下经济也遍地生“金”,海丰种茶、做茶历史悠久,通过打造茶旅融合精品旅游路线,推动莲花山茶产业发展。
莲花山茶园。
在海丰政府多年的支持下,铁观音、金萱、白叶单丛、大红袍和黄旦等一大批优良的乌龙茶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莲花山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声名远播,目前海丰茶叶种植面积约5.25万亩,年产量4146吨,总产值约13.9亿元;全县林业产业产值超16亿元。
神秘、幽深的海丰大地;沧桑、悠久的海丰大地;生机勃发、重焕新生的海丰大地;在海丰,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恬静的生活环境、丰富的物质遗存、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乡村文明,海丰大地上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猛烈碰撞,示范带的建设,不仅将散落海丰各地的“盆景”一一串联,更打通了海丰县域重焕新生的“最后一公里”,也撑起了海丰儿女乡村振兴的梦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