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季

  3月21日,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展“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季启动仪式暨大苞山茶野外回归行动”活动,保护区科研团队人工培植的130株大苞山茶“重返”自然,种植在原生地——白溪自然保护区(散滩水库片区),濒危的大苞山茶将在栖息地自然更新与繁衍,逐渐壮大野外种群,这是国内大苞山茶首次野外回归行动。


  据了解,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是一项时间跨度长、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旨在通过人工繁殖、生态恢复等手段,帮助珍稀濒危植物恢复种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是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扩建直接有效的重要方式,需要经过长期监测和研究,解决繁育和管理技术。大苞山茶回归野外,实现种群扩大,形成新的野外种群,是使得珍稀濒危种有可能摆脱濒危状态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步骤。保护区科研团队对大苞山茶这一区域小种群进行生态保育研究,包括调查野外种群数量、分布点、设置监测样地、收集种子,开展繁育技术探索等,基本摸清了大苞山茶的野外分布状况,并在白溪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发现有3000余株。结合国内外调查数据,证实白溪自然保护区是大苞山茶种群数量最大的地区,是该种系全球的多度分布中心。

  此次大苞山茶野外回归活动,有助于扩充大苞山茶野外种群,是紫金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工作中里程碑式的一步,标志着白溪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保护步入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野外回归有机结合的新阶段,更标志着保护区管理从基础、初级的保护实现向高水平保护提升,为保护区自主开展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活动开了好头、做了示范。

  据悉,近年来,白溪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对区内重点保护植物进行保育研究,自主培育了紫纹兜兰、大苞山茶、穗花杉、红豆属植物等珍稀物种苗木,储备了回归用苗。同时,保护区决定每年春季定期举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野外”活动,希望通过重建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种群,使其逐步恢复种群规模,摆脱灭绝威胁。

  今后,保护区将加强定植后的管理与监测,监测大苞山茶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生态影响因子等指标,定期评估回归效果,及时调整保护策略,直到形成稳定的野外种群,持续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保护技术,完善保护体系,提高公众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让珍稀濒危植物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高质量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共同开启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