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越秀:向美而行 擘画绿色发展长卷

  早春越秀,煦日和风,万木吐翠,游人如织,时而漫步生态碧道,感受“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灵动飘逸;时而流连城市公园,感受“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的盎然生机;时而驻足林荫大道,感受“满目苍翠、鸟语婉转”的自在悠然……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绿色惠民的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总抓手,深入实施绿美越秀生态建设“1+7”行动,包括构建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实施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工程、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工程、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工程、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工程、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工程,积极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越秀样板。全区绿化覆盖面积1187.7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 29.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5.68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2.1%,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推动人居生态环境持续向美而行。

  树美:规划整合绿地资源 林荫道上景致宜人

  广州市越秀区注重规划引领,编制《越秀区树冠规划》《越秀区绿地系统规划(2022-2030年)》,立足生态禀赋,整合统筹园林绿化资源,将白云山生态屏障与麓湖雕塑公园、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东山湖公园、二沙岛以及专业公园、大型社区公园串联,建立以道路、铁路、水系和绿地为依托的6条主要景观带,连通绿道、碧道、道路绿带等线性游憩空间与公园、绿地,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连网成片、特征鲜明、结构完整的绿地空间格局。建立覆盖全区的“树地图”,34.56万株公共树木实现“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其中238株古树名木均获得唯一的二维码,市民通过扫码方式即可获知古树的基本情况和管护信息,实现古树名木管理版图化和智能定位导航、动态管理、数据更新等功能。谋划推广林荫路建设,立足道路现状,精选具有岭南地域特色、易于形成林荫的乡土树种,因地制宜补种冠大荫浓的乔木,并充实红绒球、鸭脚木、蜘蛛兰等灌木、地被植物,构建“乔木+灌木+草坪”多层次绿地,加强视觉变化效果,让市民群众既能享受林荫阴凉,又能感受移步换景。2023年,越秀区环市东路、白云路、麓湖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等5条特色林荫路列入广州市第一批20条特色风貌林荫路名录,属全市拥有最多林荫路的行政区。

  园美:古树公园示范引领 口袋公园串珠成链

  2023年,东山湖公园入选广州市首批古树公园名单,成为绿美越秀的重要示范点。越秀区注重挖掘园区本底植物优势和风景园林资源禀赋,尊重场地地形和人文现状,以增强生态系统稳态和丰富人文科普功能为目标,构建具有城市公园特色的古树生境;开展全园古树和后续资源巡查及树木专项健康检查,采取清理地表铺装、改良土壤、深层施肥等措施加大树木复壮力度,推动古树树冠恢复显著;依托园内湖心岛2株古树和5株古树后续资源建设古树科普园,开展“走进东山湖古树公园”科普活动,打造古树主题自然教育实地课堂,让市民群众更加了解、亲近身边的古树名木。

  走在越秀,移步入园、推窗见绿是常态。近年来,越秀区因地制宜建设以人为本、均衡布局、功能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通过拆违复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将街旁绿地、

  碎片式绿地等打造建设融汇岭南文化、科普、党建、历史人文、休憩健身等主题的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让绿色拥城、碧翠融城,吸引游人驻足观赏休憩。现全区已建成口袋公园57个、面积近5.88万平方米,其中广州鲁迅纪念园、广九铁路纪念园被市林业园林局分别评为2023年度最美口袋公园、最具创意口袋公园,全区93%的社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区“含绿量”节节攀升,实现“推窗可望绿、出门即见景”,切实提升群众宜居感、获得感、幸福感。

  水美:生态碧道水清岸绿 小微湿地水鸟成群

  城,滨水而生,因水而兴。从东濠涌到沙河涌,从黑臭水体到水清河晏,潺潺清流背后是越秀区坚持系统思维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以生态碧道建设为引领,在污水治理和河道管理上同步发力的现实印证。近年,越秀区致力提升水安全、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推动东濠涌、新河浦涌、东山湖等辖内河湖逐步蜕变为集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和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空间,全区已建成生态碧道31.6公里,将河湖沿线城市公园、碎片式绿地“串珠成链”,释放滨水休闲活力空间,有效实现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逐步绘就人水和谐共生、城景交融共荣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与此同时,越秀区致力推进东山湖小微湿地修复工作,注重发挥小微湿地雨洪调蓄、生态补水的“城市海绵”效应,结合其地形新增雨水花园与生物沟、生物洼地、下凹式绿地等水敏性结构区域,优化提升原有滨水绿地

  系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综合考虑园区植物的花果期、景观性、经济性等要素,结合岭南传统水乡文化营造垛基果林生境恢复区,合理搭配种植乔木、灌木丛等开花浆果植物,满足不同鸟类的觅食需求;设置深水区、浅水区、滩涂等多样化生境,通过湿地植被恢复和人工放养,建立物种共生关系,为鱼类、水禽、两栖类营造良好的觅食、栖息、繁衍的自然生态空间。2023年,东山湖小微湿地列入广东省首批15个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优美生态环境。

  护美:“一长两员”巡护绿美  精细管养巩固成效

  “绿美”如何实现“常美”,三分治七分管是关键。自全面推广林长制以来,越秀区着力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林长体系,设立三级林长642名、护绿员224名、绿管员19名,设置林长公示牌223个,通过“智慧林长”平台实现巡林巡绿数据动态更新共享。整合属地环境保洁、交通辅助、治安管理等多方力量,建立基层“一长两员”工作制度,在全市率先组建3000多个“林长小队”化身“绿美守护者”,通过“发现-转办-跟踪-解决”的问题闭环处理机制,实现树栽有人管、苗旱有人浇、杂草有人清。创新建立“林长+河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疑难问题,打通精细化管理“最后一米”。加大园林绿化设施管养力度,采取树穴松土透气、枝条科学修剪、树池维修美化、树洞防腐修补、种植土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施肥复壮等措施,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减少有害生物危害,保障园林绿化景观优美、状态良好。

  育美:“绿意+”融合传播 全民护绿蔚然成风

  推广“绿意+节日”,把握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契机,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共同价值追求和社会风尚,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良好绿美氛围。融合“绿意+教育”,在辖内每一所中小学全面铺开植物栽培劳动教育课程,在全市率先组建“林长小队”化身“绿美守护者”,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市民群众爱绿护绿,让“绿美之风”从校门吹进家门。增设东山湖自然教育径标识系统,根据鸟类分布与园区地形特点设置观鸟区域,邀请志愿团体开展湿地科普、自然体验、研学交流等专题活动;以鸟类外形、行为、行进方式为内容,通过跳房子游戏的形式创作游戏科普主题地绘,在趣味互动中普及湿地保护、科学观鸟的知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彰显“绿意+文化”,打造兰圃“兰缘盛荟”文化旅游艺术周品牌,以兰为媒,交天下友,以园为台,聚四方客,过百场活动一度成为同城热搜,8天即吸引超20万人次的市民和中外游客观光游览。邀请专家创作粤语版顺口溜,引入荔枝、乌榄、人面子等乡土树种为题材,结合花果期特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唱方式提升古树的认知度与亲切感,强化古树与母语的情感纽带功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新征程上,越秀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扎实推进绿美越秀生态建设,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美答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