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五桂山,溪流潺潺。青峦错落间,绿树环抱,竹林流泉。中山市林场(即中山市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下辖的五桂山和平工区林地,正是在这风景清幽的“绿肺”之中。中山市林场被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以后,将这片林地作为重点刻画,做好森林质量提升设计,精心挑选树种、苗木,重点优化林分,通过实施精准的套种、抚育等措施,进一步丰富林相、优化景观,使和平村成为市民贴近大自然进行“森呼吸”的“网红打卡点”,在满足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上“绿”有成效。
科学评估,规划试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山市林场按照当时中山县人民政府“绿化中山、解决木材自给”的要求开办,是中山市唯一一个国有林场。林场成立以来,按照上级部署落实有关工作,在初期大力种植杉木、马尾松、木麻黄、柠檬桉等树种发展林业经济,80年代引入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种植消灭荒山,90年代末期开始大规模种植乡土阔叶树种,以灰木莲、乐昌含笑、大叶樟、红锥、黎蒴、米老排等为主要树种改善林相。通过上述措施,林场从快速“绿起来”到逐渐“好起来”,林相得到改善,并绝大部分划入了生态公益林范围。近年来,中山市林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先后打造了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2023年以来,全省大力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山市提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以此作为推进中山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全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作为全市唯一的国有林场,中山市林场勇担重任,科学评估林地现状,正确分析优势短板,制定《中山市自然保护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林场2.6万亩林地中,虽然大部分划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范围,但是毗邻自然村落的林地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相思、松树为主的混交林经过二十多年的生长,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正逐步下降,需进行生态更新。在评估分析后,中山市林场以位于五桂山和平村附近的低产低效林为试点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索。
虽小而精,成效初显
中山市林地资源较为短缺,木材生产等林业主流产业基本没有,林下经济发展空间也极为短缺。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何通过森林经营将森林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取得直接联系?值得我们深思和尝试。
通过资源调查,中山市林场和平工区部分林地正是以桉树、松树和相思树作为造林树种的早期改造林地,且作为靠近自然村的林地,在全市镇街林地中也具有代表性。今年以来,林场选取和平工区作为试点开展森林经营的试点林地面积500亩,体量虽然不大,但“精雕细琢”。试点的建设以绿美中山生态建设为契机,以构建五桂山森林生态屏障的生态布局为要求,通过合理调整林分结构,营造多树种组成的阔叶混交林,促进形成地带性森林群落。工程的实施也追求精益求精,在范围选择上,贴近群众视角;在树种选择上,以中山市适地适生的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为主,例如格木、枫香、木荷、米老排、铁冬青、山杜英、火力楠、闽楠、任豆等;在作业设计上,以可持续长效经营为目的,保留彩色风景树种、珍贵树种、有生长潜力的树种和大胸径乡土树种,每亩种植56株;在改造实施上,精细化分析、动态式监管、周期性调查;在效益评估上,设置样地进行成效监测……目前,该试点已完成种植和第一次抚育,改造效果已初步显现,也使得游客视线范围内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和平村逐渐成为市民追逐森林乡村气息的网红打卡点,不少市民驱车到和平村徒步、戏水,感受森林中的清新空气,体验林中“森呼吸”。
和平工区的森林经营试点是对自然村落旁森林经营的初步探索。在和平工区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无疑是村庄绿化美化的新型举措,同时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下一步,中山市林场将以试点继续深化经营模式,融合信息技术、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通过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示范点,探索符合中山市实际的经营模式,为镇街的森林经营提供样板,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使之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又一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