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 阳山持续深化林改释放生态红利

  八山一水一分田,清远市阳山县山林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林业大县。近年来,阳山立足当地森林资源丰富优势,持续答好“林改四问”,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林改得民心合民意,改出了满目青山,促进了林农增收致富。

  林改,稳了林区

  巍巍青山,绵延起伏。如今从空中俯瞰阳山大地,荒山坡、疏林地等极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碧岭,满眼翠绿。阳山生态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的背后,林改功不可没。

  林改分山到户,并确权发证,经营主体明确,极大激发了林农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的热情,对山林资源更为珍惜,巩固绿化成果、保障生态安全已逐渐成为广大林农的共识,“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正成为林农的自觉行为。在大力改善山林绿化的同时,有的林农还主动担当网格员,巡山护林制止乱砍滥伐。2024年以来,全县盗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明显下降,森林防火形势持续稳定,全县实现林区“零火情”。

  通过持续深化林改,阳山不断加强自然文化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以及“我为家乡种棵树”、创建森林城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新发展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爱绿护绿植绿在阳山大地蔚然成风。

  林改,美了生态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林权证》或《不动产权证》5918本,涉及林地面积354万多亩。林改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林农由过去的“要我造林”变为现在的“我要造林”。

  时下,深秋时节,在阳山贤令山的林分优化点,一棵棵经精心抚育的树苗依然生机盎然。该林分优化点通过清除病死木、低质低效的纯松林,“换装”了铁冬青、火力楠等乡土树种,解决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

  植绿增绿、提质增效是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是绿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到林分优化,“小”到油茶树种植,随着林改不断深化,阳山更加注重树种搭配和比例种植,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和林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使森林结构更稳定。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共18.7万亩,并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等项目,强化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着力培育异龄林、混交林,优化树种结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颜值。

  半城山水满城绿,生态美景入画来。绿色已成为阳山最亮丽和最鲜明的底色。当前,阳山森林覆盖率达73.5%,全县林地面积402.55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居首。全县已建成7个自然保护地、2个森林小镇、2个森林城镇及25个森林乡村,秤架瑶族乡大坑林长绿美园入选市级林长绿美园......阳山“中国绿色名县”生态“底色”持续厚植。

  林改,强了产业

  绿水青山留住了,林农期盼的“金山银山”从何而来?

  聚焦“两山”转化,阳山加快生态价值实现,挖掘森林生态价值,拓宽“两山”转化通道,促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改革,释放了林业生产力。

  “林改让我们林农得到了实惠。今年灵芝种植基地新增种植面积30亩,累计种植超过1230亩,年产值600多万元,带动了我们村28户村民参与种植。”在阳山南岭瑶山瑶灵芝种植基地,林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聚焦规模经营,着力促进林农受益,阳山不断探索创新联合经营模式,实行“村、民、企”合作,共同做大“绿色蛋糕”。

  实施林改后,林农成了山林主人,生产经营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加大林业投入、调整种植结构,各显神通上山“淘金”,做好“山”文章,茶、果、苗、药、菌、蜂等林特产业,林下产业硕果累累。目前,全县林下种养产业达15万多亩。

  为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提高林农造林积极性,阳山积极探索创新林权融资机制,持续加强政策性森林保险支持力度。近三年来,全县商品林承保面积128.96万亩,提供了15.48亿元风险保障,并创新开展地方特色险种——林下经济(油茶)保险、林下经济(中草药)保险,切实维护林农利益。

  林改,进一步盘活了森林资源。立足生态资源禀赋,阳山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地运动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广东第一峰、广东峡天下、贤令山森林公园等自然山水景区提质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林农增收。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0万多人,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0亿多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