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肇庆市高要区水南镇出发,沿着蜿蜒乡道进入对口村。一路上,只见林地下,山坑边,长着一丛丛的柊叶。近年来,对口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谋求规模化发展林下柊叶种植产业。这些柊叶,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和村集体增收的“黄金叶”。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肇庆市高要区对口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积极推动柊叶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展,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样本、打开了新空间。
绿中“生金”,林下“种富”,这不仅是肇庆市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真实写照,也是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使命担当。肇庆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0%,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争取实现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650万亩以上,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到12个,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到25个,林下经济产值达到61亿元以上。
围绕这个目标,要继续通过政策引领、科技支撑、品牌建设,深挖林下“富矿”,做大产业蛋糕,“点绿成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林下经济,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既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更要坚持市场导向、走好精品路线。在广袤的土地上播撒更多优质新种源、新种质,要结合林地资源、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一手抓林果林药林菌等特色种植,一手抓禽畜专业养殖,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以工业化思维发展林下产业,并从单一的粗放型种养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拓展,加快形成“林下抓种植、林中抓养殖、林间搞旅游、林上搞采摘”的新格局,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壮大林下经济,要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在肇庆,“公司+农民合作社+林农”“党建+专业合作社+村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蓬勃兴起,要继续引育一批实力强的农业企业,提升一批含金量高的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成色足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并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农带农模式,完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用科技“浇灌”林地,才能让林下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方面要提高科研应用水平,以产学研一体化、信息技术智能化为抓手,合力攻关核心技术难题、实用技术难点,让更多农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依托农业科技小院等平台载体,以及科技特派员、农技员队伍,当好金牌“店小二”,强化技术指导,优化服务供给,全面助力林业发展、农民增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