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以林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损失,还使我国本来就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各国后列,很难满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的需求。而这次雨雪冰冻灾害又在这个生态创伤上撒了一把盐――在我国森林资源最好、众多珍稀动植物安居的南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遭受沉重打击,受灾森林面积达到2.79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0,超过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
青山绿野,满目疮痍。雨雪冰冻灾害使我国仅有18.21%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我国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应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以上。完成“十一五”这一指标,难度陡增。
怎样使“地球之肺”尽快恢复健康,人与自然和谐早日实现?
显然,植树造林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据联合国全球森林资源最新评估,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而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遭遇冰雪灾害重创后,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只有在“最快”的基础上再快些,才能逐步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这方面,公众可以通过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等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开源”的同时,“节流”的重要性也不能低估。如果13亿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使用再生纸做成的名片,尽量使每一张废纸得到回收利用,全国由此节约的木材资源,加起来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你我的手中,完全可以“长”出一片参天的森林。
实际上,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过程中,很多地区和单位已经开始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节能节电,支援抗灾,为国分忧。笔者所在的单位,就实施了“白天办公不开灯,晚上减少楼照明”的措施,甚至在办公楼朝阳一面的会议室召开会议,白天也不允许开灯。相信类似的节约之举,不会随着冰雪的消融而消失。
党中央在深刻总结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如果灾害过后,人们能更多地养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习惯,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态文明观念更牢固――那将是这场为害巨大的冰雪灾害,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愿融化的冰雪,浇灌出灿烂的生态文明之花!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