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使全球粮食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假如生物燃料的生产抢夺了人类的口粮,影响到了世界范围的粮食供应安全,那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科学家已经认识到,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燃料的生产问题,最终还要从粮食之外的生物想办法本末倒置的生物燃料
最近一段时间,能源与食品价格上涨导致高通胀率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政府挥之不去的梦。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价格上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近年各主要产粮国并没有遭受大的自然灾害,以我国为例,去年的粮食产量超过5万万吨,这也是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粮食产量增加。除了热钱炒作、饮食结构改变之外,还有一个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就是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仅造成了农机柴油价格、以石油为基础的化肥等产品价格上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成本,而且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主要工业国家都加大了“环保能源”方面的投资,而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正是新型能源研究中的宠儿。换句话说,是烧油的机器抢走了人类的粮食,生物燃料的生产成为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之一。
实际上,在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的大环境下,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生物燃料的制造。巴西是推动生物燃料生产较早、较积极的国家,其生物燃料主要以甘蔗为原料生产。到目前为止,生物燃料的使用已经使巴西石油减少了5亿美元的柴油进口。在美国,生物燃料的生产主要以玉米为原料。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规划,到2030年,生物燃料将占美国燃油消耗的30%。除此之外,包括我国、欧盟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广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的生产和使用。
科学家最初提出生物燃料的构想时,是计划以废弃油脂或者农作物茎干为原料的。而现在用农作物来生产生物燃料的行为,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以目前的耕地面积,世界的食品生产并没有过剩,在这个背景下,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越多,留给人类的口粮就越少,也就势必会造成粮食价格的上涨。例如,2006~2007年,美国玉米产量的17%被用于制造乙醇。到了今年,需求的增加导致玉米的价格上涨了30%。由于依靠提高单产来增产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已经被广泛采用,要想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只能增加耕地面积,将森林替换为玉米、油菜或其他含油作物。这样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导致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在东南亚地区,由于对制造生物燃料的棕榈油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地区的热带雨林面积已经开始减少。以印尼为例,目前的棕榈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5万平方千米。与此同时,为了扩大棕榈种植面积,每年印尼有约2.8万平方千米的森林被砍伐。生物燃料工业的发展正在加速森林的消失,相信这是所有关注环境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很希望有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燃料能取代、至少是局部取代石油。但是,假如生物燃料的生产抢夺了人类的口粮、影响到了世界范围的粮食供应安全,那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发展生物燃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没有一个人怀疑寻找石油替代能源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只是它的发展不应该以抢夺人类口粮为代价。
科学家已经认识到,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只是个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燃料的生产问题,最终还要从粮食之外的生物想办法。
其实,利用海藻制取生物燃料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便批准设立了“水生物种项目(ASP)”,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利用海藻制取生物柴油。然而,在浪费了20年时间和2500万美元资金后,项目组却未能从海藻中制造出一滴生物柴油,试验于1996年终止。但在今天的危急环境下,用海藻制取生物燃料的研究又重新启动。美国几家公司都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来进行海藻生物燃料生产的研究。除了这些私人公司之外,石油巨头壳牌公司也已经宣布在美国夏威夷建设一处海藻养殖场,以提取生物燃料。据壳牌公司预计,每1万平方米养殖场养殖的海藻每年能提取60吨燃油,假如能进入商业生产阶段,预计每年的产量能达到120万吨。
麻风树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麻风树种子的含油量高达40%,与油菜籽相仿。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长,避免了与农作物争夺耕地的问题。英国DlOils公司去年在非洲和印度种植了1500平方千米的麻风树,同时还计划在我国投资5亿~7亿人民币,建设以麻风树种子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炼油厂。假如这种方法能够得到大力推广,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燃料,还能帮助一些土地贫瘠的发展中国家人民脱贫,甚至可以让沙漠化的土地重新展现绿色。
除海藻和麻风树种子之外,最近又有科学家另辟蹊径,对常见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让这种不起眼的微生物将碳氢化合物以代谢废物的形式释放出来,而且已经进行到了工业级别的试验阶段。一旦取得成功,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燃料短缺问题,也势必有助于粮食价格的下降。
可以说,生物燃料是戒除人类石油毒瘾的一副必不可少的良药,人类要在科技的帮助下,杀出一条兼顾环保与食品安全的血路来。(科人)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