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都坐到一起,每只一个座位,它们可能坐不满一个体育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8月6日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国际灵长类学会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主席、保护国际总裁罗素·密特迈尔先生如是说。
在这次召开的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保护国际”联合发布调查报告称,由于滥伐森林破坏栖息地、非法贸易、捕杀食用等原因,全球634种灵长类动物中,有近48%面临灭绝危险。而5年前的一份报告还只显示,39%的灵长类动物属于濒危物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灵长类保护专家吉恩·克里斯托福告诉《北京科技报》,目前全世界48%的灵长类动物受到生存威胁,还有14%的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现在的生存状况,因此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种类可能超过50%。
是什么原因造成世界范围的猴类、猿类以及其他种类的灵长类动物受到如此的“重创”?吉恩·克里斯托福说:“目前这些灵长类动物受到的最大威胁是森林过度砍伐,偷猎(多数偷猎的目的是食用或者非法贸易以及用于一些传统药物。)还有一些,比如生活在非洲的大猩猩则还受到了埃博拉病毒的威胁。”
在印度尼西亚的斯欧岛上,生活着一种斯欧眼镜猴,当地人将它作为餐桌上的一种美味食物,经常猎杀,目前所剩数量已经不足1000只了。很多的灵长类动物种类已经逐渐的从地球上消失,其中一部分就是被人类吃掉。
在中国虽说吃野生动物犯法,但为一饱口福,铤而走险的还是不乏其人。中央电视台记者曾隐蔽摄录了广东某县的农家饭庄宰杀活猴的经过,食客七八人在点了活猴之后,要求观看宰猴过程。整个宰杀过程异常残酷:厨师用铁钳将活猴从铁笼取出,塞入一蛇皮袋,丢入水池溺死,经沸水烫过后去毛,再转移至附近一鸡圈炙烤。这批人食用了红烧猴肉与猴肉火锅后,乘两辆出租车离去。
“虽说现在国家明令禁止,但一些饮食上的陋习还是让人痛心。”一位动物保护专家无奈的表示。
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吃猴肉、用动物药的习俗。西藏的门巴族和略巴族就有吃猴肉的习俗,黑叶猴肉有滋补作用,有资料显示,在广西有人偷偷捕食。在云南,有人将灰叶猴肉蒸或煮熟吃以治体虚。
在云南彝族民间有猴骨治肺病的说法。云南白族的白药中也将猴骨入药。在傣族傣药制剂中,“雅牢嘎雅达”意译为酊剂和酒浸剂,方子中就包括风(蜂)猴骨。乌猿酒是用黑叶猴器官泡制的酒。据称有驱风健骨、活血强身之效。因此,广西、广东民间就有饮乌猿酒的现象。
作为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表示,目前国家林业局一直很重视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对灵长类动物的药用,以及出口,有着严格的限定。对灵长类动物的野外捕捉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并在法律上有着清晰的界定,但一些民间的陋习和违法的行为还是难以根绝。
药材市场直接驱动了猴骨的贩卖。国家林业局规定,允许贩卖和养殖的有猕猴或黑叶猴的子二代,李明解释,即野外捕捉来的猕猴做种源,在养殖了6年以后,种源的猕猴依然不能销售获利,只有人工养殖的猕猴 “孙子辈”方可销售。但是,除官方的药材公司合法收购猴骨外,中国许多药材公司在无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收购。多年来,由于猴骨的收购数量仍较大,于是,就有一些浑水摸鱼的违法事件发生,致使野生猕猴数量锐减。
“我们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罗素·密特迈尔说,灵长类动物处境最危险的地区是东南亚,这里71%的灵长类动物面临灭绝,而这一数字在非洲为37%。报告认为直接的原因是,东南亚的人口较多,滥伐森林破坏了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同时为偷猎者开辟了道路,使他们能够深入到以往不能达到的地区猎杀这类动物。
偷猎者为了达到目的,还想尽办法威胁环保人士。2007年8月,刚果维拉冈国家野生公园内就发生了8只珍稀山地大猩猩遭枪杀的惨剧。山地大猩猩遭枪杀可能是为了警告当地的环保人士,环保人士想阻止人们为商业目的而破坏大猩猩的天然居住地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只有700只的山地大猩猩来说,8只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吉恩·克里斯托福告诉《北京科技报》,中国灵长类动物受到威胁的程度在全世界排在第五位,前四位是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老挝。吉恩说中国受威胁的种类占总数的77.8%。目前中国有18种灵长类动物,还有5种仅在中国才有的种类。而其中的14种目前濒临灭绝。
据灵长类专家马世来和王应祥统计,1998年猕猴在中国约有25.4万只,由于近十年的严重捕猎和栖息地的大量消失,现有估计只有77913只。而藏酋猴因地习性较强,易遭地陷阱地套等捕杀。1998年藏酋猴约有10万只,现只有1.7万只左右。
资料记录,在龙州上金渠旧乡,一个绰号叫“乌猿队长”的人领队捕杀的白头叶猴竟多达上千只。要知道,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灵长类物种。
在云南西北部的滇金丝猴的分布区,偷猎滇金丝猴的现象也时常发生。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龙勇诚在白马雪山保护区内观察野生滇金丝猴种群时,就发现有偷猎者对猴群枪击。事后,龙勇诚在林中拾到新鲜的滇金丝猴猴头骨。
“世界上最暴利的行业有三种,贩毒、军火和贩卖野生动物。”李明研究员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走私、猎杀野生动物的“亡命之徒”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据介绍,非法收购猕猴者多为长期从事收购野生动物的人,而非法猎捕者均居住在边远山区,每次猎捕猕猴时,几乎都是全寨青壮年男子倾巢出动。为了逃避警方的抓捕,他们昼夜派人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就以放鞭炮等形式通知狩猎人员迅速钻进深山密林。
在猎捕猕猴时,偷猎者采用的方法多为挖地坑、设陷阱、火烧等,十分原始及野蛮。走投无路的猴群常被逼得悲啼哀嚎,叫声撕心裂肺。在收购、运输捕获的猕猴时,犯罪分子的工具和方法却十分先进。他们常常给猕猴喂食安眠药物,然后装进铁笼,套上蛇皮袋,包乘货车,将猕猴带出本地。
附件:
相关稿件: